|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
把精力从“救市”转到“治市”上来
A股跌幅近60%,这在全球资本市场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原因有宏观经济、通胀的问题,也有美国次贷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讲,主要是A股制度不完善造成,大起大落很难避免。
目前,市场大跌的非理性因素较多,市场已具有投资价值,市盈率已恢复合理。对于投资者来说,应树立价值投资理念,不要在乎短期收益。
对于市场的发展,从宏观上,从紧的宏观政策可适度放松,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资本市场上,可设立平准基金,一可以起到挽救投资者信心的作用,另一方面能产生实际托市效果。不论平准基金数额多大,只要政府有计划采取此类政策,就是对市场信心的树立,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非理性的剧烈波动,以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此外,只有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才能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应该把精力从“救市”转到“治市”上来,在市场和上市公司制度建设上做一些事情。比如强制分红制度、改变印花税的征收制度,另外还要改变和完善发行制度,不要按资金而按账户进行申购,让中小投资者也能享受一级市场的收益。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
政策失效是市场的进步
2008年大跌只是2006年、2007年大涨的修正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如果说现在的大跌不正常,最主要的原因是前两年的不正常上涨导致的。假如股市在2007年只上涨到3000点或4000点,没有上涨到5000点以上,我们就不会有目前的被动,这不仅是投资者需要牢记的,也是监管者、决策者需要牢记的。
2001年前的机构投资者与2005年后的机构投资者有很大差异,2001年前机构资金多是短线资金,此时的股市博弈主要是庄家与政府之间的博弈,那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自然很大,但2002年后,基金之间的博弈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导,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开始下降。
当初发展基金时的初衷是希望基金来稳定市场,但基金壮大后,结果却是与初衷相反。这对于监管当局来说是个难题,因为有形之手开始瘫痪了,但对于市场来说是好事,说明市场的无形之手开始强大起来,市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政策失效是市场的进步,我们无须为之操心。但投资者必须转换投资思路,理解市场的变化,否则将成为市场无谓的牺牲者。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
应限制机构持股
面对上周股市的再次下跌,我个人认为,必须给股市马上“输血”。回顾今年,讨论救市的话题很多,但真正的措施却很少,我们已经错过了太多机会。其实,当初股指击穿4800点时,就该积极救市。
在大小非的压力下,政府必须做出很大的努力:第一,从基本面角度看,必须改变市场的预期;第二,救市必须有实质性措施;第三,必须出台相应改革措施。指望舆论救市,是不切实际的。
参考美国政府的救市措施,我们可以根据基本面情况,采取更具体的措施。一是成立平准基金,由财政出钱,以过去3年股市印花税总额为一个基数,让股市的钱,真正用在股市身上;二是推出限制性QFII,即允许QFII可以通过“市价”购买大小非股票,直接进入A股市场,但应该持股在一年以上;三是限制性机构持股,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在目前额度上,可以同样和限制性QFII一样,购买大小非股票,并持股一年以上。
通过开放市场的几个配额限制,估计年内会有5000亿左右的增量资金涌现,这大致可以化解A股市场半年的困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
资本领域的司法工作要加强
股票市场是一个本该各司其职、各安其分的体系,比如说,上市公司应该严格自律,当自律不能之时,作为政府管理层的监管部门就应该积极介入。进一步讲,当自律得不到监管层的有效解决时,司法系统就应该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
我们认为,法律是保护市场经济的根基。在资本领域,司法工作要加强。以美国的经验为例,司法系统可以方便地应投资者的要求,对相关侵权的人和机构作出起诉。而我们国家的传统则是监管系统的行政权力过大,因此不管出现什么问题,投资者都首先想到找“领导”解决,而非求助于司法。
司法仍是目前股票市场很弱的一环。当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投资者理应想到先找律师。
当前大小非问题,是我一再讲的“非正常因素”,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必然导致供给失控。因此,非正常因素,也该用非正常手段解决。目前看来,与其向监管部门寻求解决方案,还不如找有实权进行买卖的“财政”和“国资委”那样的机构问计有效。
知名评论人士皮海洲:
创业板绝对不是利好
股市下跌的根源在于大小非问题不能回避,以及创业板被利益集团故意误读为利好。
大小非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其数量大、背景深,使得证监会也束手无策。真正对大小非有一定影响力的,是持有这部分股票的人,如国资委等。但近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讲话,不足以改变市场预期。如果要出台什么利好,那么国资委和大股东等理应将股票具体的减持方案落实在明处,比如细化多少时间内减持不超过多少等。
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一类公司必须要向市场支付股改对价。中石油仅仅40亿的流通盘背后是高达2000亿的超级大盘。这类股票如果根本不向市场支付对价,那对这些公司来说,股改就理应“推倒重来”,大小非不解决,一切救市措施都无法抵抗抛盘涌出和对市场预期的负面影响。这是一个死结,但是又无法回避。
除了大小非问题对市场预期造成巨大威胁之外,创业板更是害人。但有些人可能出于自身的某种利益,故意将其“误读”为利好,这显然是错误的。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两个意在活跃股市交易、平抑股市涨跌的业务创新不同,创业板对于市场的影响,绝对不是利好。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