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股权激励之痒:监管层越收越紧越来越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14:17 上海国资

  薄弱的激励基础

  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会通过将高管利益和上市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利益趋向统一,进而促进上市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成高管层过于急功近利,刺激上市公司在短期内释放经营业绩的冲动,以牺牲公司长期利益获来取高管短期的超额收益。

  “所以,很难说,股权激励出台就一定是好事情。它只是一种激励约束工具,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去完善规范它,最大限度地规避其弊端,利用其好处。”联合证券分析师戴爽对《上海国资》说。

  戴爽表示,几乎所有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在公告前后它们的股价大都呈现“V”型走势,公布前股价莫名下跌,达到一个阶段低点后,公司突然停牌公布激励方案,之后股价迅猛上涨,这也就是所谓的“股权激励行情”。

  股权激励行情的背后,是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股权激励发挥效用的基础,是股价能够反映公司业绩的变化,经营者的行为能与公司的业绩高度相关。然而,中国目前的一些企业,普遍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内部人控制情况还比较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些公司经常会操纵利润,即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隐藏利润,而在实施之后再将利润转移回来。而在没有严格约束限制的条件下,公司管理层利用信息公布的时差或者条款设计的漏洞来满足一己之私,易如反掌。

  除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外,一个成熟稳定的资本市场也是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必要条件。然后,从2006年股权激励放行以来,中国股市的走势可谓跌宕起伏、波诡云谲。很显然,第一批推出股权激励的企业对股价的急剧上涨和波动估计不足。

  和君股权激励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明宇对《上海国资》表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对股权激励的有效性有着直接而关键的影响。“越成熟的资本市场,股价与公司业绩正相关性越强。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还比较弱。”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定波则对《上海国资》坦言:“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股价波动过大,股价跟企业效益之间并无太大关联。在此情况下实行股票期权激励,难以起到预想的作用,因为上市公司可以进行盈余管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