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股大跌背后:基金的集体失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2:57 《新财经》

  文/尹中立

  由于银行股占权重股总数的四成,股指的大跌当然要“怪罪”于银行股。然而,看了下面的文字,或许你会给银行股一个理性的评价自中国平安推出巨额融资议

  案以来,银行股大跌20%以上。从表面看,是平安融资惹的祸,但占权重近四成的金融股集体大跌,就不是这个简单的原因能够解释清的了。

  基金的集体失误

  本轮股市的调整是从2007年10月16日开始的,但银行股的下跌从2008年1月14日才开始。在三个月时间里,股指最大跌幅达20%,但银行股跌幅甚微,有些银行股还创出了新高。说明在此期间,基金减持了其他股票而增持金融类股票。

  这段时间,不仅国内股票市场一直下跌,国际市场也被美国次贷风波折腾得焦头烂额。欧美很多银行深陷其中,投资者担心损失继续扩大,纷纷抛售银行股。与此相反,我国银行股却成为弱市中的救命稻草,这明显是基金的集体错误所致。

  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9月底,有176只基金持有招商银行股票,持股数量占流通股的55.17%,持股总市值994亿元。上交所2007年11月5日的分类账户统计,基金、券商、QFII三类机构共有481家持有该公司股票,占其流通股的72.13%。基金增持的份额明显增加。

  基金看好银行股的主要原因,是银行股在2007年前三季度出色的业绩表现。银行股2007年前三季度总体业绩同比增长超过60%,尤其是大银行的表现普遍好于市场预期。仔细分析,导致银行股业绩飙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2007年央行连续提高利率,但活期存款利率却一直没有提高,很多股民将存款转为活期,以备炒股之用,致使存贷利差增加。二是非利息收入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卖基金的收入。2007年,基金规模增加了2万亿元,主要是通过银行销售。资料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2007年前三季度卖基金所得都超过120亿元。

  如果这样的业绩表现在未来可以保持的话,我们没有理由不看好中国的银行股。但是,其业绩拐点在2007年第四季度出现。

  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银行贷款受到严格约束,其增量将十分有限,不排除有下降的可能。因此,第四季度银行利差收入环比大幅度减少已成定局,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与股市行情的关系更加直接。基金的销售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进入低潮期,2008年也难以再现2007年的辉煌。因此,银行非利息收入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同比及环比都将大幅度减少。

  花旗巨亏将A股拉下水

  花旗银行于2008年1月16日公布,受累于近180亿美元的次贷相关资产冲减,该行在2007年第四季度巨亏98.3亿美元,为花旗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也超出了此前市场最悲观的预期。受此影响,全球股市大跌,A股市场也不例外,上证综指继1月16日大跌150多点后,17日再跌130多点。

  花旗巨亏将A股拉下水,直接的传导渠道是H股市场。自2007年11月以来,香港恒生指数四个月下跌幅度近30%,尤其是银行股跌幅巨大,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股价跌幅都超过30%。毫无疑问,银行股的下跌与花旗等银行股在次贷危机中的表现直接相关。

  受次贷危机影响,花旗的股价已经跌至近净资产,市净率到了1倍左右。花旗的股价下跌,使不少套利资金从中资银行股撤出,因为从估值的角度看,中资银行股比花旗股价贵很多,花旗的市净率为1倍,而工商银行等一度超过4倍。显然,卖出中资银行股,买进花旗股票是不错的套利机会。

  于是,我们看到,自2007年11月以来,在香港上市的中资银行股一直处在下跌状态,H股的下跌直接影响到A股市场的表现。就在境内媒体憧憬8000点或10000点时,这些银行股一直欲振乏力,疲态尽现,原因就在于H股的不好表现。这是花旗巨亏对A股市场的直接影响。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