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创业板:磨剑十年现曙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9:25 快公司

  创业板就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旨在支持那些一时不符合主板上市要求但又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也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

  特约撰稿 高永钰

  尽管北京的冬天已经是寒风瑟瑟,证监会的各路人马依然在忙碌着各种发审及批复报告,据说有一千多家创业公司都已经递交了申请,期待着在未来的“创业板”上市,而且还不算数量庞大的有意上市者。

  深圳冬天的阳光

  2007年12月1日,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在深圳举行。

  这一天的深圳似乎格外“阳光”,这一天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深圳以一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给争议十年的创业板一个惊喜。

  尚福林看上去很喜气,连同等待和聆听他报告的人们一样。在这个发言中,尚福林表示,当前推动以创业板为重点的多层次市场建设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近期创业板的具体筹备应重点做好制度安排准备、上市资源准备、技术系统准备,以及市场宣传与投资者教育等。

  这是中国证监会首次向外界公开创业板的市场定位与制度设计,同时也是首次宣布推出条件已经成熟。

  “争议十年,筹备十年,终于等到了瓜熟蒂落之时。”一位投行的高级经理如此表示,自2006年10月商务部10号文件颁布以来,基本上已经关闭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大门,“别看今年在海外上市了很多家企业,其实这都是在10号文颁布之前审批的,自10号文之后,商务部就没有审批过一家企业,现在商务部排队的企业就有一千多家。”这位经理同时说。

  “海外上市大门关闭,A股上市门槛高,而且2007年审批的基本上也都是大盘权重股,一些成长型的企业根本就不会批,因此,大家目前就只能等着创业板了。”法国NBP亚洲董事总经理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就在尚福林发表了建立创业板条件基本成熟的同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亦表示,“现在来说建立创业板,或者建立二板市场是宜早不宜迟”。成思危表示,目前建立二板市场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早在1998年3月,民建中央就向九届政协会议提出《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同年12月,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曾向国务院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国务院当即要求中国证监会提出研究意见。当时人们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创业板出台立下了倒计时牌,国内有数百家中小企业为上市而跃跃欲试。1999年,深圳市政府甚至专门成立深圳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来专门为23家创业企业服务。

  但此后长路漫漫,创业板在经过反复的酝酿、讨论,迟迟未能推出。

  这一等,就是整整十年。

  创业板:漫长十年将圆梦

  创业板,按照通俗的称呼,即称为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这一板块在资本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创业板的目的很明确,跟这个名字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数十万的创业企业,似乎原本就跟A股无缘,A股市场动辄上百亿的融资规模让这些企业望而却步。

  创业板就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旨在支持那些一时不符合主板上市要求但又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也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对投资者来说,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但也可能得到更大的收益。

  “从1999年以来,深交所筹备创业板市场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证监会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

  但2000年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就是一场噩梦,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下跌80%、全球新兴资本市场也纷纷下调,忧虑和怀疑使这个新生市场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同时,创业板也因现行法律制度的限制和市场环境的压力而陷入难产之中。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