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政府推手:绿色大棒敲打上市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2:0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柯志雄

  3月4日,伊力特开盘涨2.31%,这离它被国家环保总局说“加大对其跟踪督办力度”,不过寥寥数日。

  2月29日,环保总局公告称该公司“存在拖延治污工期,整改期间擅自违法开工等多项环境违法问题……并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严把企业上市、再融资关口的办法”,当日开盘价12.74元,而此后的几日在大盘企稳的配合下,涨幅超过10%。

  “现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在环保方面的绩效仍不敏感,但这点一定会改变。”一位从国外投行回到国内券商的分析师告诉记者:“从国外的实践来看,一开始大家也不关注上市公司对环境的重视。但是慢慢大家就会明白,股价怕‘绿’,上市公司怕不‘绿’。”

  政策“催绿”

  从2月底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这一次不是因为“风暴”。

  环保总局披露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立了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两个核心:前者要求从事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以及跨省经营的“双高”行业(13类重污染行业)的公司申请IPO或再融资的,必须根据环保总局的规定进行环保核查;后者则是与证监会探索建立上市公司环境监管的协调与信息通报机制,拓宽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途径。

  “指导意见”的强制力随后在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一个文件中得到体现,《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规定,“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文件中应当提供国家环保总局的核查意见;未取得环保核查意见的,不受理申请。”

  “政府的推动是很重要的,对企业来讲就有很清晰的方向。”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勇博士说,“尤其很多大型上市公司原来都是国有企业,国家(推动)还是有作用的。”

  事实上,两个文件的交互支持,并非完全出自环保总局的单方面推动。早在一年前,上海证交所就注意到,除了少数大企业外,目前上市公司“环境治理的支出水平比较低,违背企业社会责任的现象比较普遍”。

  2007年下半年,上海证交所编制的《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7)》就提出,要完成《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上市规则》的修改,强烈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包括重大环境及社会风险。

  半推半就的CSR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将CSR(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评价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重要非金融指标,并由此诞生了‘社会责任投资(SRI)’这一概念。”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对外事务高级主管史咏华认为,企业在环境上的投入最终会通过吸引更多投资人、支持股价等方面使企业自身受益。

  目前,全世界的SRI资产规模约达33244亿美元,对股价有强大的影响力。

  “环保上的政策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于环保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意味着未来的商业环境更为乐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之前一段环保行业的上市公司表现还是可以的。”东海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朱戎说,“对于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会带来行业的集中,环保方面有优势的企业更容易在并购中处于主动地位。另外,上市公司如果拥有领先的环保技术并能体现到自己的生产工艺等方面,也更容易得到券商、基金的青睐。”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