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完善规则制度 防范类似恶意圈钱行为卷土重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9:16 法制日报

  人有喻:天量融资是股市毒药!

  本报记者 周芬棉

  2月25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应恶意圈钱,这可以算作是对近期市场表现的一个回应。但是,有不少专家尖锐指出:“近来天量融资方案相继出台拖累股市,并不是一个表态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想遏制上市公司伺机恶意圈钱,只有立即修订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提高上市公司融资门槛,才是惟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

  20多家公司拟融资没有一家谈分红

  中国平安1月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融资1600亿元,中国平安股票接连两日跌停,在之后的一周内又出现了第三次跌停。紧接着,浦发银行称拟增发股票400亿,又一次引发市场波动。不到一月,又有23家上市公司密集出台再融资方案,涉及资金2043亿元,大盘接连多日大幅下跌,为什么?

  “直接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根本没有说清楚到底用这些钱做什么!更没有一家公司谈到分红。”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的张远忠律师说,“中国平安去年3月才在A股上市,融资额400亿,不到一年,在公司没有给投资者任何红利的情况下,又出人意料的抛出天量融资计划,为其他企业圈钱带了不好的头。”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曙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上市公司为融资发布的信息与公司计划的保密性之间其实是存在矛盾的,信息太充分可能有些项目就提前泄露了,不充分时投资者又不清楚。但他同时认为,“上市公司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能糊弄、应付投资者。浦发银行融资倒是有说明,可是它融资的计划却是满足资本充足率,一样没有提说对投资者有什么好处。所以成了众矢之的。”

  “弱市之时,众多上市公司接连推出融资计划,无疑是‘杀鸡取卵’”。有专家分析,“根本原因是现行融资规则出了问题。”

  融资政策太松门槛太低

  中国证监会2006年5月7日发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虽然这只是一项部门规章,但它是上市公司融资时最重要的法律依据。有的专家认为“该管理办法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规定太过原则,只是要求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财务状况良好,有持续的盈利能力等,而对于投资者极为关注的许多条件根本没有涉及。”

  李曙光认为,管理办法应当规定,上市公司在上次融资已有分红之后再融资,同时规定在上次融资后两年或者三年内不得再融资。“引起众怒的中国平安,上市不到一年就又融资,银行系也有许多上市公司年年在融资,而根本不谈红利。这就是为什么在近期推出融资计划中甚至出现了ST类公司的身影。”他一针见血指出,“股市绝不应成上市公司的圈钱机,而应当是投资者取得红利的场所。”

  但是,上市公司在发放红利方面向来是吝啬的。据权威机构统计,在沪深两市中,自2005年股改以来,2006年仅有210家上市公司提出并兑现了分红方案,在1541家上市公司中仅占13.62%。至今总共也只有273家上市公司承诺分红。

  “应要求上市公司公告详细的融资计划及可行性报告。”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陶雨生说。资金用途不详是融资企业的通病。中国平安多次发布公告,只是表示所融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产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如此大的融资规模,连具体项目都不确定,投资者怎么会愿意为它埋单?

  “连一个像样的可行性报告都没有,就敢向市场伸手要上千亿的资金?这种情形恐怕只可能出现在我们这里。”张远忠不客气地说。

  同时,应充分重视中小股东对企业融资的话语权。张远忠认为,现行规则最大的漏洞在于对中小股东权益考虑不够。据了解,中国平安的融资计划是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的,只有经过3月5日临时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之后,才能向监管部门申报。但是,由于规则对于中小股东在参加人数、代表股份数没有明确的要求,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完全可以无视中小股东的权益,轻而易举地通过这项决议。

  “在现今,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一言九鼎的市场上,普通投资者面对上市公司出台的融资计划,根本无法保护自己。即便事后发现上市公司名义融资实为圈钱,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救济手段保护自己吗?”张远忠说,“中国平安天量融资,对于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语焉不详,如此大的制度漏洞早就发作于前,至今没有填补。”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