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德隆孽债账户沉睡4年复活 韩立志空对340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 09:43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王虎/文

  8月6日,一场在乌鲁木齐天山区开庭的委托理财诉讼,让德隆留下的孽债重新复活,涉及的是一笔接近340万的利益归宿。

  一个中产家体的德隆旧债

  诉讼的原告是个人投资者王咏梅和韩立志,被告是宏源证券,而牵扯其中的,则是原德隆系资本平台之一德恒证券的破产清算一案。

  2003年9月,王咏梅和韩立志与德恒证券、宏源证券签署三方委托理财协议,设立三方共管账户。两个个人投资者委托德恒为其操作证券投资,共管股票账户开立在宏源证券,由宏源证券负责监管。

  2004年4月份,德隆危机全面爆发,德恒证券不久即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两个账户被冻结,不久被纳入国家债权收购之列。时至诉讼当日,德恒证券破产清算接近尾声,两个账户仍无法解冻。但账户内的股票(原湘火炬,现已重组为潍柴动力000338.SZ)大幅增值,已由原来的巨额亏损转为盈余六成以上。原告要求宏源证券对账户解冻,取回账户内的证券资产。

  被告宏源证券的律师陈勇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当初股票大跌的时候原告要求国家收购,现在股票大涨,原告却想退出收购,德恒证券的破产清算程序还在进行中,所以原告的请求没有任何道理。

  法院当日仅仅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并未宣判。原告方面称,法院建议双方调节解决。此案目前仍在审理中。这些原来由德隆控制的资本以及股票的命运,在牛市中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市场不由猜测,若德隆活到今天,可能也早已在此轮牛市中翻身。

  200万委托理财还剩70万

  德恒证券前身为重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3月,在重庆证券的增资扩股中,德隆系金融机构金新信托以1.6086亿元出资,占有21%的股份,从而成为德恒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此后,德恒证券成为德隆二级市场的操作平台。

  2003年下半年,德恒证券工作人员在新疆当地到处宣传委托理财业务,要求至少100万以上的资金,当时的承诺是每年回报为10%-15%。

  韩立志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他投入了207万本金,都是亲属朋友集资来的,商定的回报率是10%。而他周围,也有获得12%回报承诺的。“以前也有朋友做过,也确实全部赚到了钱;跟我们一起被冻结账户的,有很多以前都跟德恒做过,而且赚到了钱,所以又续期。”

  但当时德隆系风声已紧,客户对德恒也不无存疑,于是德恒推荐客户设立三方监管账户,以控制风险。而且,德恒也在宏源设立“配比账户”,也就是说,德恒存入30%的客户配比资金或证券资产,若投资人账户资金损失20%时,宏源要把德恒的钱划过来,给投资人保底。“我们以为他们是政府的证券公司,比较可信;再加上配比账户,对我们来说风险不大。”

  2003年9月,三方账户设立,开始了股票操作。

  韩立志只是卷入德隆系违规委托理财业务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投资者。根据2005年5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对德恒证券的起诉书,德恒证券犯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涉案金额高达208.89亿元,全部属于委托理财的资金。其委托明细一共有2000多笔,平均每笔一千多万元。

  韩立志的账户买的是湘火炬,共13万多股,购买价格是16元。但是不久股票价格剧烈下降,账户出现亏损。在韩的要求下,德恒的“配比账户”划过来了一些其他股票以抵充亏损。不过,这种划账只进行了一两笔,此后德恒自身不保,韩的账户陷入巨额亏损。

  韩立志进入的时期,已是德隆系崩盘的前夜。进入2004年后,“德隆帝国”突然一夜崩塌,老三股也在劫难逃,股价大幅下挫,2004年前5个月,就将过去5年的涨幅尽数抹去。流通市值则从最高峰时的206.8亿元掉到2004年5月25日的50.06亿元。

  到2004年4月以后,德隆危机全面爆发。“那段时期,湘火炬最低跌至2块多,我的账户,最低市值只有70万不到。”韩说。

  韩立志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德隆危机爆发时,小投资人都非常害怕,但合同是2004年9月份到期,未到期之前他们也万般无奈,只能等。“我们去找过德恒和宏源要求终止,他们说合同没到期,还得按照合同来;若合同到期,一定会给一个满意的答复。”

  等来的结果是中国证监会的一纸文件。2004年9月初,中国证监会发文,决定自9月3日收市时起委托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德恒证券托管经营。托管期间除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外所有债务停止支付,由相应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进行登记、确认。

  在这期间,也有投资者选择取回账户中的证券资产,认赔出场。例如有一个与韩立志一起的客户,在2005年取回账户证券,600万本金,卖出后只得到300万,足足赔了一半。

  而选择国家收购却有利得多。按照2004年10月15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的《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对个人投资者10万元以下的本金可以全额拿回,10万元以上的可以拿回90%。相比股票账户的巨额亏损而言,选择政府收购,显然可以把亏损减少到最小。“我们当时觉得被套了,亏损太多,不敢动,想着国家收购,于是就去做了个人债权登记。”

  2005年8月5日,证监会下达通知关闭德恒证券,同时委托华融成立清算组进驻。但直至今年8月份诉讼当日,清算组对这些小投资人的债权确认一直未能完成。这也意味着,国家对这些债权人的资产收购,尚未走完基本的法定程序。

  牛市中解套大赚六成

  200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以前德隆控盘的老三股,也通过重组,从崩溃边沿走了出来。特别是购买了湘火炬的账户,基本上全部翻身。

  按照宏源证券律师陈勇的说法,在德恒证券违规委托理财业务中,也只有这两个客户提出了诉讼,这是因为他们账户里的股票涨了很多。而其他绝大多数客户的账户仍在亏损之中,所以仍选择被收购。

  现在,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王咏梅和韩立志这两个个人投资者是否有权利要求账户解冻,给予出售股票资产的自由。

  王咏梅和韩立志的代理律师陈敢(他曾是德恒证券原总裁韩新林的辩护律师)称,尽管这两个人已经于2004年9月后德恒证券托管经营组进行了债权登记,但是至今德恒证券仍未对这些债权进行甄别确认,也未向王咏梅和韩立志发出《个人债权收购确认函》,债权人也未签署《债权转让书》;另外,两人已于2007年4月30日通过公证送达通知德恒证券清算组,撤销了收购债权的申请。所以账户资产所有权仍未转移,个人可以支配。

  宏源证券律师陈勇则称,2004年9月这两个客户申报债权,就等于他们自己要求国家收购;申报后中途却想退出,基本上不可能。因为一经申报债权,就进入了国家收购的行政处置程序,不可能随时停下来的。

  不过他也承认,《个人债权收购确认函》的确并未发出。他透露说,现在清算组对于这些债权基本上确权了,内部审批程序已经走完,基本上收尾了,可能很快就会向个人发通知。德恒证券清算组财务部的一位先生也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整个工作将会在8月底前完成,然后移交法院。

  德隆若在能否咸鱼翻身

  诉讼案的背后,是德恒证券高达208.89亿元的非法委托理财。而德恒证券只是德隆的一个棋子,在德隆的整个盘子里,委托理财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德隆崩盘后,其控制者唐万新在对司法机关的供述中称,德隆前后完成的委托理财数额达到1000亿;德隆出事后,没有兑付的客户本金达200亿左右。

  根据2006年4月29日武汉市中院对德隆的判决,截至2004年4月14日,德隆累计买入三支股票金额达678.36亿元,累计卖出金额为621.83亿元,余股市值为113亿元,余股成本为162亿元,累计直接账面盈利98.6亿元,至2004年4月14日累计获利市值48.99亿元的股票。

  其间,德隆操作上述三支股票的最高持仓比例全部高达91.5%以上,自买自卖量占总交易量的最高比例全部在99.83%以上。

  德隆崩盘后,其控制的老三股纷纷重组,也都获得了牛市的新机遇。特别是湘火炬的大翻身,无疑令市场猜测,若德隆活到今天,可能也早已在此轮牛市中翻身。

  经常被市场引以为证的是南方证券的案例。根据深圳市中级法院公布的数字,截至2005年底,南方证券资产总额为106.3亿元,负债总额为228.1亿元,资不抵债金额为121.8亿元。南方证券曾募集了超过100亿元的委托理财资金。

  南方证券近年来一直持有7.1亿股S哈药(600644.SH)和1.4亿股哈飞股份(600038.SH),分别占两者流通股的90%和50%以上,2005年下半年仅仅在5-7元。

  但这两只重仓股在本轮牛市中走出大幅飙升行情,截止到8月9日两者收盘价分别为15.76元和19.77元,南方证券的持仓市值约为140亿。比破产时增加将近100亿元。

  巨大的牛市造就了无数的股市财富,这也成为很多市场人士为南方证券“翻案”的口实。例如,有前南方证券员工曾对媒体表示,如果南方证券能够支撑下来,遇上这轮牛市肯定死不了。

  把这个猜测放在德隆身上,会怎么样呢?

  “如果德隆活到今天?历史会倒退吗?如果没有上一轮的综合治理,就不会有今天的牛市。所以,上一轮机构大洗牌大重组,才是今天牛市的基础。若烂肉不割去,只会不断腐蚀周围的好肉,新肉是不会长出来的。”一位正在从事券商破产清理的律师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29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