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满仓波段操作:2200亿保资操作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10:1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小明

  无声起风雷。

  近日,中国保监会以非正式形式向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告知,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比例从5%提升到10%。

  事实上,这一比例早在今年4月便已被默许。

  而按保监会披露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通过直接入市和借道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的总投入,在同期保险资金余额中的占比已然高达18.3%。由于本次非正式通知仅针对直接入市,并未触及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20%的总上限,多位接受记者访问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表示,对市场影响并不大。

  保险业,尤其是寿险行业因其行业特性带来的巨额资金沉淀,已使其成为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机构投资者,此次提高比例,这些隐遁无形的资本大鳄也将通过做强自身投资水平,去谋求更大的升值空间。

  直接入市突破2000亿

  保险行业的资金池效应历来被各方重视。截至2007年4月,保险业的总资产已然达到24284.44亿,几乎以平均每月1000亿的资产增幅加速上升。其中的市场龙头中国人寿集团在5月31日总资产已达到1万亿。

  业内研究员预计,年内保险资产将增至2.8万亿左右,若考虑太平洋保险上市等其他因素,该数字可能接近3万亿大关。

  而按投资资产占总资产约80%-90%的比例计算,目前各家保险公司所持的保险资金可用余额应该在2.2万亿左右,而保监会此番提高上限,将意味着超过1000亿保险资金随之直接进入股市,直接投资股票的保险资金总额将达到2200亿左右。

  据保监会4月披露的数据,截至3月底,直接与间接入市的保险资金总量已经达到3732.6亿元,在当期20444.8亿元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占比高达18.3%,与监管规定的20%入市上限仅一步之遥。

  此次新规中,保险公司直接购买股票的上限提高到10%后,并未将入市总比例一并提高。这意味着,保险公司通过基金投资A股的比例从原有的15%降至10%。

  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介绍,此举一方面仍要防范保险公司资金运作风险;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水平已逐步成熟。

  “其实从4月放行保险公司投资过去一年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开始,监管部门就开始有层次的放开各家保险公司的直接入市比例。”该人士表示。而他所提及的“层次”,则代表了监管部门对各家公司管理水平的认可程度。

  满仓、波段操作

  2007年,中国A股一改持续一年多的单边牛市,进入漫长的宽幅震荡期。拥资千亿的保险机构有何作为,尤其引发坊间关注。

  记者向多家保险机构查询后反馈的讯息显示,目前保险机构在现有的入市额度中,基本“满仓”。

  “究其根本,依然来自巨大的资金配置压力”,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表示,他所在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今年以来一直保持2位数的增长态势,而相对定期存单和国债,资本市场依然是相对不错的增值之地。

  “跟老百姓所谓满仓是把全部身家‘砸进去’不同,我们即便满仓,也不过10%而已。”该人士表示。

  但与以往不同,记者在检索多家A股公司定期报告的股东名单之后,发现今年这些保险大鳄的投资风格已由以往的买入后长期持有,转为波段操作。

  作为外界唯一洞悉保险资金流向的渠道,2007年1季度的A股上市公司报告中,有15家保险机构256家次出现在近200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显山露水的资金总额达362.09亿。其中中国人寿与其集团公司分别以上榜77次和46次居于前列,中国人寿上榜市值高达260.3亿。

  按一季末持仓情况,国寿股份、国寿集团与平安人寿持仓量最大的上市公司分别是工商银行(1398.HK,601398.SH)、宝钢股份(600019.SH)和浦发银行(600000.SH),持有市值分别高达18.47亿、9.38亿和16.54亿。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人寿持有的第二大流通股便是中国人寿,持仓市值高达9.04亿,而中国平安的名字也分别出现在国寿股份和国寿集团持股排名的第14位和第11位,累计持仓市值6.27亿。

  如果将2005年中报以来保险公司在上市公司股东中的变化情况动态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的两个机构的持仓风格相差迥异。与中国人寿相比,平安人寿的仓位变化显然更加频繁。

  曾经位列平安人寿前两大重仓股的招商银行(3968.HK,600036.SH)和宝钢股份(600019.SH)是两个典型案例。

  平安人寿最早现身招商银行股东名单是在2005年的3季报上,持仓2749.4万股,斯时招行股价正处于低谷,公告日收盘仅6.29元。至2006年,平安人寿开始对其持续加仓,前两季度分别加仓达3434.1万股和1000万股,至2006年中,平安人寿持有的招商银行股份已达7183.5万股,此时整理1年的招商银行股价已逐步启动。但随即平安人寿又于当年3季度沽出1649.6万股。但面对2006年底的银行股狂飙,平安人寿没有继续减仓,而是保持持有。

  然而,在招商银行的2007年一季报中,却不见了平安人寿的影子。显然,平安人寿已将持有的5533.9万股招商银行股份在报告期间中清仓。据观察,1季报时的3月末正值招商银行谷底,当日收盘仅17.38元,而在1月中旬,招行的股价则最高摸至近20元。以此计算,平安人寿在招商银行的此轮行情中收益在6亿元以上。

  平安人寿对宝钢股份的操作如出一辙,在2005年底购入7432.5万股宝钢之后,也是不断加仓,至2006年中,宝钢股份已成为平安人寿第一重仓股,持仓量高达31729.3万股。此期间宝钢股价一直在谷底徘徊,平安人寿藉此完成建仓操作。

  而当宝钢股价在2006年下半年快速启动后,仅用100天时间便由4元左右涨至近10元,平安人寿则选择一路减持,并在2007年一季度沽出了最后的21466.5万股,从宝钢股份股东名单中消失。

  同样对于这两只股票,中国人寿的态度则平和很多。1季报显示,国寿股份在2007年1季度的小峰顶时也减持了23.2%的招商银行和56.3%的宝钢股份;而国寿集团则均维持原仓位不动。在当期国寿集团重仓的前14家股票中,发生仓位变化的仅3只,而且全部是加仓。

  7月18日,中国平安的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查询时对公司的波段操作予以默认。而面对招行近来快速上涨的行情,该人士表示,“机会很大”。

  按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说法,“满仓”,但波段操作,或将成为保险资金下半年的主旋律。

  此外,另一保险公司的负责人亦表示,与市场中其他的资金性质不同,上半年已经斩获颇丰的保险资金,在下半年也可能因“超额完成任务”,而将操作变得“平和很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3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