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大金融板块 股权融合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30日 03:24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张 歆

  随着2006年工行中行的A股发行、国寿平安两大保险巨头的高调回归、海通证券率领的券商借壳潮涌,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版图空前强大。然而,分业经营下的“单兵作战”往往并不能最高效地发挥金融类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整体战斗力,直至如今“大金融板块”强势崛起。这个强而有力的板块不仅包含了目前的上市类金融资产,还代表着逐步兴起的金融跨行业融合——当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信托通过资本和股权的纽带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大金融板块”的决定力与话语权会在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中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金融融合缠绕紧

  日前,民生银行持有海通证券5.49亿股权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民生银行借此成为两市上市公司中参股海通证券股份最多的一个。事实上,目前此类金融领域内跨行业的参股(也可以说是一种借道介入对方领域的方式)已经颇具规模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从2006年中国人寿集团大手笔坐上中信证券二股东开始,我国金融领域上市公司跨行业的资产融合就比较显著了,银行与券商、银行与保险、券商与保险乃至信托业的小兄弟们也在尽力参与这场意义非凡的金融资产融合。

  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目前参股券商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包括银行、保险、信托3个行业的5家公司,分别是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以及S爱建。它们青睐的券商分别是平安证券、中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海通证券、申银万国以及爱建证券。其中,民生银行和中国人寿都是大手笔投入,持有数量分别高达5.49亿股和3.5亿股。相应地,参股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券商主要包括:海通证券(参股深发展)、恒泰证券(参股深发展)、申银万国(参股S爱建)。

  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2007年一季报以及最新公告显示,参股上市银行的保险公司及其集团母公司主要是中国人寿(持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持有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新华人寿(持有中国银行)、太平洋人寿(持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保险公司介入银行股的主要渠道有两个:一是参与非公开发行,另一种是通过旗下的保险资金产品的长期持股。

  目前银行系基金数量不多,主要以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建信基金为代表,银行股东的背景也着实为基金加分。银行类上市公司迈入保险业市场的第一家是交通银行。交通银行率先在香港设立了中国交通保险公司。此后中国银行也效仿此法,在港设立100%控股的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此外,交通银行入股湖北国投是境内信托业经历多次整顿后第一次引入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相应的,参股银行的信托公司主要有两家,分别是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云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且两公司选中的都是浦发银行。

  政策曲线助推

  事实上,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的动因是我国金融业目前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乃至基金原本只能在自己的领域分散作战。但是,分业经营面临的现实是资本的联动性日趋加强,各领域很难做到泾渭分明,“合则两利”的特征明显。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加速,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而相关的政策也在悄悄松动。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证券法》,删除了原有的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文字。同年2月21日,银监会公布了中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其中明示“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发起设立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可收购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

  2006年10月中旬,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首次对保险机构投资银行股权有关事宜作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这是继直接投资

股票市场以来保险资金运用的又一实质性突破。

  融合“潜规则”

  事实上,从目前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金融资本的相互选择也有着明确的“规则”:

  首先,融合双方必须门当户对,也就是说双方是各自领域的绝对龙头。由于金融领域公司的相互青睐和选择是处于对对方领域的一种战略投资,因此首先对于投资对象中长期的业务发展潜力抱有信心;

  其次,融合大多是战略性的而不是短视的财务投资行为。往往,持股方的持股期限高于法律规定的底线(1年),甚至达到3、5年;

  第三,金融公司之间的战略融合基本上在同一行业内是排他的,以确保在中长期的合作中,融合双方的利益不发生冲突;

  第四,融合双方多数不深入干涉对方的日常经营事项,只是按照股权比例对重大事项保留发言权、利润收益权等;

  第五,金融融合极度厌恶高风险,对于金融领域内风险相对较大的行业(例如期货业以及风投业)一般比较慎重。

  合力“御”外资冲击

  事实上,“大金融板块”的金融融合还有一个目的就在于“将规模扩大,以减少因金融开放带来的外资的冲击”。

  首先,安全性将相对提高。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收益、信誉等可靠性程度一般与规模成正比。金融融合之后,相关各方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可以将规模扩大、融资渠道拓宽、资本充足率提高,而信用等级也随之相应提高。

  其次,资金实力相对增强,风险相对分散。一方面,融合后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双方客户资源进一步丰富,筹资渠道增多,经营成本下降,更有利于拓展新的客户群体,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相关金融公司产品的合作也将陆续展开,产品种类相应增加,风险也必然更加可控。

  第三,金融融合是金融业整体繁荣壮大的积极因素,也是通过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提高证券市场国际

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