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股指快速上涨易掩盖深层次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 13:07 新闻晚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上海金融稳定报告( 2007)》

  晚报讯 快速上涨的股指和巨大的市场交易量,容易掩盖资本市场的深层次矛盾。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昨日发布的《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07)》指出,上海金融在发展、创新、开放、集聚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流动性过剩、债券融资滞后等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

  报告认为,2006年,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金融稳定创造了良好环境。上海金融在改革、创新和开放中稳定发展,金融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金融体系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量达到60.95万亿,同比增长76.26%。

  从全国范围看,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失衡的具体表现。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尽管央行施行一系列紧缩性政策,但仍然难以完全消除流动性过剩的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在上海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在

人民币升值及宏观经济局面带来的普遍乐观态度的综合影响下,资产价格上涨是2006年突出的现象。

  2006年上海

证券市场大幅上涨,资金驱动是其中较为明显的作用因素。快速上涨的股指和巨大的市场交易量,容易掩盖资本市场的深层次矛盾。一旦预期发生改变,资产价格的波动与震荡,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个人资产大幅缩水、金融机构的呆坏账增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影响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对此需予以防范。

  2006年末,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81倍,在全国处于较高的水平,风险仍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尽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正逐步恢复,但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方式仍较为滞后。报告提示,要关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的变化。

  此外,创新中出现的风险管控力挑战、开放中并存的市场竞争压力、集聚中带来的跨境风险传递等方面也要关注。

  报告提出,要充分抓住机遇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动社会投融资结构逐步优化;大力完善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内在功能;继续提升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引导中外资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建议。

  《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07)》的公开发布,表明了中国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不断提升金融稳定工作水平、努力提高金融政策和金融信息透明度的决心,对增强社会公众、市场主体和国际社会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记者钱妤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