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上市公司涉足证券投资惹争议 被看作不务正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08:1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李坤 本月以来,宣布将利用自有资金参与证券、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又开始多起来,如8日深康佳宣布,在确保资金安全和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投入总额不超过3亿元的资金用于申购新股、参与新股配售、参与新股定向发行,提高公司短期闲置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日,强生控股也宣布,拟用公司自有资金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进行二级市场股票投资。 相关资料显示,上市公司将部分闲置的自有资金用于证券投资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证监会禁止上市公司利用募集资金参与新股申购的规定又使上市公司的证券投资有“违规”之嫌。有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参与“打新”、进行证券投资是其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的一种内在要求,不能只将其看作“不务正业”。 参与证券投资越来越普遍 其实,上市公司参与证券投资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据winds咨询统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参与证券投资的上市公司有500家以上,购买的证券股份总数达到200.16亿股(份),当时的总市值达到1502.46亿元。 如果排除两家归属于专业机构投资公司行列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以及中国石化因控股S武石油、S上石化、S*ST石炼、S仪化、泰山石油,中国铝业因控股焦作万方、兰州铝业(已经被吸收合并进入中国铝业)而持有的大量股份,其余上市公司持有的证券股份总数达到92.49亿股,按当时的股价计算,总市值为712.67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证券投资包含了A股股份、三板市场股份、基金、B股股份等,其中绝大多数为A股股份,有些属于流通股份,有些属于受限流通股份。 从行业来看,证券投资上市公司涉及各行各业,既包括深发展、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样的金融机构,也涉及批发零售、房地产、医药、商业、交通、制造等行业的公司。其中,尤其以水电生产、批发零售、制药、钢铁、金属冶炼制造、机械制造、石油化工行业表现最为突出。这些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参与证券投资比较积极活跃,此外,房地产、旅游、交通运输等流动资金充裕的行业参与证券投资也比较普遍。 从统计数据,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处在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参与证券投资的意识程度,明显比其他省份的上市公司高。其中尤其以地处上海市的上市公司表现为甚。 “不务正业”还是提高资金利用 “贵州茅台账面上有那么多的现金,公司是否考虑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资金的收益率?”这是不久前记者参加贵州茅台2006年股东大会时,一位股东对贵州茅台董事长提出的一个“小小建议”。 虽然贵州茅台的相关负责人当时以“公司兴建新厂房急需资金”作了答复。但是2006年底贵州茅台账面上高达44.74亿元的货币资金静静放在银行账户,还是让许多股东感到可惜。截至今年3月31日,贵州茅台的货币资金仍高达46.55亿元。 其实,这位股东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据统计,排除17家金融类上市公司,余下的1435家上市公司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截至今年3月31日的货币资金余额分别达6465.62亿元、7059.79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4.51亿元和4.92亿元。 一位上市公司的高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银行的活期利息只有0.72%,还要扣除20%的利息税,大量的资金这样闲置在银行就是一种浪费。而在目前股市向好的情况下,投资风险较小的新股,至少有5%以上收益。因此,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来看,投资新股确实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投资渠道。 不过,自从证监会出台禁止上市公司利用募集资金参与新股申购后,随后近两个月宣布将参与“打新”的上市公司大为减少。证监会禁止募集资金“打新”的规定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不过,据记者了解,对证监会出台的新规不甚了解,害怕“违规”遭受处罚,也是前几个月份参与证券投资的上市公司大为减少的原因。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兴起的上市公司“打新”潮,以及证券投资潮,一方面固然与近年来股市的走强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上市公司提高其资金管理水平,尤其是现金资产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不可简单地被看作“上市公司心态浮躁,为了赚快钱”。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