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证监会透露强烈信号:打击证券违法违规加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 06:38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夏丽华 中国证监会昨天通报了拟对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有关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的相关事宜。这透露出来的一个强烈信号是,监管部门正在加大力度打击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从近期市场关注的几个案件来看,其立案、调查速度之快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杭萧钢构事件中,从最初二级市场股价异动到将有关人员涉嫌犯罪线索移交司法机关,前后不到1个月时间;基金经理“老鼠仓”事件,市场一反映监管部门马上就采取限制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在打击违规行为的同时,市场各方认识的深化直接促成了制度的不断完善。比如,对基金公司高管和投资人员的账户进行监控;又如,有针对性地收紧券商买壳行为,在严格审查上下工夫。 对这些案件进行查处,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打击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鲜明、坚决的态度,以及执法机制的完善。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一直在推动建立执法快速反应机制,最近更是加大了力度,交易所、稽查局以及证监会各个业务部门基本上形成了互通情报、互相配合的有效机制。在人员配置上,目前证监会稽查局已经是整个证券监管系统中最强势的部门。同时,证券交易所已经建立重点交易账户的监控制度,并采取适时限制交易的措施等。这些都是针对当前市场不规范交易、涉嫌违规情况而采取的对应措施。 “有异动就要查清,有线索就要核实”,这是监管部门多次强调的。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粗放的、简单的拉抬股价模式会变得更加隐蔽、复杂和多样化。比如最近一段时间,利用重组概念进行内部交易、利用内幕信息操纵股价,通过短信、博客等影响市场;同时,非法发行股票活动开始猖獗。目前,仍有几十个案件正在调查中,其结果今后将陆续公布。 实际上,证监会证券犯罪稽查局自建立以来,已经移送了100多个案件,证券市场案件追究刑事责任的也一点不少。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打击证券犯罪的力度不亚于成熟资本市场,但犯罪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打击效果。 目前,监管部门正在积极推动制定内部交易、市场操纵行为的认定标准,推动修订证券犯罪行为移送标准等,以便让司法机关能够比较快速地与证券市场行政处罚行为相衔接,持续加大打击力度。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