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红筹海外上市期待零突破 10号文之障倒逼创业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 1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段晓燕 实习记者 邢莉云 海外上市退出遇阻 "据我们所知,从10号文公布以来,证监会就没有批准过一家红筹公司海外上市的案子。"4月12日,来自风险投资界和投行、律师们的共同抱怨,聚焦在当日创投年会。 2006年8月8日,商务部、国资委、国家税务局、工商管理总局、证监会以及外管局6部委共同出台<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简称10号文),对外国投资者收购境内企业和资产,以及以红筹方式,通过特殊目的公司收购境内企业和在境外上市进行新的监管。 按照新规定,境内公司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应经商务部批准;特殊目的公司境外上市交易,应经证监会批准。 据China Venture统计,去年共有43起中国公司IPO,其中33起海外IPO,10起境内IPO。 "这些IPO项目,都是在10号文之前获批的,包括我们现在做的IPO单子,也都是在10号文公布前就通过了的。"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袁兵告诉记者。 之前,美国美富律师事务所(Morrison & Foerster LLP)合伙人李俊杰博士也曾向记者证实,10号文发布后,尚未听说过一单获批的海外上市项目。美富手头大量项目,也都在排队之中。 "相关部委应该考虑出台更细的操作性文件,推动中国公司海外上市进程。"李俊杰认为。 在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表态特别引人注意:一是大力发展国内资本市场;二是积极支持海外上市。 10号文出台后,海外IPO产业链的各相关公司,包括境外风投、私募基金、投行、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就开始奔走于政府各部委之间,各种通气会、研讨会、闭门会议、沙龙、圆桌论坛一个接一个,建议、联名信、决议递交了一份又一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呼吁政府能尽快出台操作细则,放行"做正当生意"的创投和企业。 "但进展并不理想,各家还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各找路径,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一位创投人士无奈表示。 袁兵告诉记者,虽然10号文等一系列文件,对今年的投行海外上市业务并未造成影响,但如果政策继续,对明年业务肯定会有影响,"有时我们开玩笑,如果错过今年这一波,那么下一波到底什么时候能出来很难说。" 身兼中华创业投资协会理事长的IDG投资全球副总裁熊晓鸽"焦头烂额","以前Sohu上市时,需证监会批准,那时还知道该怎么做;10号文之后去找政府官员,他们都说不知道该怎么做。" 在这种情况下,IDG的灵活处理策略是:利用A股市场退出。 2006年8月,IDG投资的远光软件(002063.SZ)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创投在国内资本市场退出第一单,也创下外资创投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先例。 倒逼创业板? "如果国内能推出创业板,那么,更多的公司,包括境外VC投资公司,更愿意选择在国内上市。"熊晓鸽认为。 据China Venture统计,2006年,共有10起国内外创投通过深圳中小板IPO退出的案例,涉及金额共28650万美元,平均单笔IPO金额286.5万美元。 China Venture创始人陈颉认为,2007年,从中小板退出将成为VC关注热点。 "如能在中国建立起像纳斯达克退出的机制,对于中国风险投资产业发展,将会有很大促进作用。"熊晓鸽认为。 袁兵认为,一年多来,A股市场表现出的超值溢价回报,也让更多投资者和机构看重A股市场。"我们也希望能尽快拿到承销A股的执业牌照。" 目前,摩根士丹利通过合资投行中金、瑞银通过合资券商北京证券、高盛通过高盛高华,可以在国内曲线执业A股承销业务。尽管如此,相关政策法规对外资创投行业的影响已开始体现。 清科咨询公司报告分析,10号文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扩张期和成熟期企业境外上市的道路,使创业投资机构转而投向初创期企业,并且更加谨慎地选择和培养。 另一方面由于进入到中国市场上的创业投资机构持续增多,特别是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部分私募股权基金选择投资扩张期及未上市的成熟期企业,分食了传统定义上的创业投资基金市场,使创业投资市场竞争加剧。 "我们在考虑更灵活的变通方式,那就是通过与国内创投或私募的合作,用人民币进行投资。"一位资深风险投资家告诉记者。 但熊晓鸽认为,外资创投在中国用人民币投资,还存在一定风险:一是<创业投资管理办法>还没有正式颁布,"一揽子"法律法规不成熟;二是国内信用体制等尚不健全。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出台海外上市详细操作性文件,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尽快推出创业板,将国内资本市场做活。"熊晓鸽认为。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