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4月年报集中披露 ST公司畸形炒作末路(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09:11 21世纪经济报道

  畸形炒作

  与退市逃债而呈现“死”假象相反,越可能退市的S*ST生化越发疯狂拉升。

  4月2日,S*ST生化(000403.SZ)再次涨停,并被大单牢牢封死在涨停板上。在此前的一个月时间该股已经连拉18个涨停板,股价从2.34元涨至4月2日的4.91元。

  支撑此种疯狂上涨的原因是:公司的大股东正在进行股权转让,三九企业集团有望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危机则在于,S*ST生化预计将在4月11日披露2006年报,如果业绩亏损公司将被暂停上市。此前,公司已经发布过预亏公告。重组来说,公司也曾公告提示风险:重组未获重大进展,股权转让有被

证监会不受理或者否决的危险,公司面临极大的暂停上市风险。

  “年报披露当天,如果继续亏损,*ST公司就会被暂停上市。”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刚向记者解释退市规则。

  有专业人士指出,即使重组成功,也有很多ST公司的股价已经严重透支,此类公司的风险巨大,投资者应尽量回避。

  S*ST生化只是一个个案,透过这个个案折射出的国内证券市场的畸形炒作文化。

  与S*ST生化类似的退市风险最大的公司有20家。

  “100家ST公司中,需要回避尚未披露年报、并已经预计2006年年报亏损的*ST公司,共有20家。这些公司在公布亏损的年报之后,便将会被暂停交易,即便后续会实施重组并成功恢复上市,至少也要等上半年以上的时间,机会成本过高。这20家*ST公司将全部于4月份陆续披露2006年年报。投资者应远离此高风险群体。”张刚提示风险说。

  目前沪深两市ST和*ST公司共有148家。其中,*ST嘉瑞、S*ST美雅S*ST托普S*ST昌源S*ST圣方等19家*ST公司因连续亏损三年被暂停交易,处于正常交易状态的公司有100家,其余公司均由于股权分置改革、有重大事项等待披露等原因处于一定时间的停牌状态。

  硬币的另一面是,一旦ST公司重组成功,股价往往在短时间暴涨数倍。正是这一点,诱惑令普通投资者趋之若鹜。

  3月29日,ST仁和(000650)停牌近一年后复牌,开盘即报10.11元,后又稳步攀升,盘中最高见14.99元,收盘报14.04元,比复牌前涨917.39%。2006年5月15日,ST仁和因连续三年亏损暂停上市,此后,公司第一大股东易主为仁和药业股份公司,此次复牌为公司完成股改。

  统计显示,2006年累计涨幅前十名的股票半数归功于重组事项,在上证综合指数累计上涨130%的情况下,这些股票的累计涨幅都在400%以上。ST作为重组可能最大的板块,一直是高风险投机者的乐园。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ST公司往往是内幕交易极为泛滥的地方。

  由于在重组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谈判,资产评估,这些环节都极易造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人便借助消息之力,提前买入股票谋取暴利。事实上,上市公司高管利用消息优势买入自家股票的案例也曾见诸报端。

  与利用内幕消息牟利相类似,有人则故意散布消息。事实上,庄家利用重组题材坐庄成为ST类公司股价经常异动的一大原因。二级市场,假重组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是,普通的投资者对于ST公司的重组,无力分辨真假,等到重组消息失败时候,股价已经暴跌,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有证券专业人士建议说,监管部门应对重组方进行严厉的资格审查,并督促其迅速发布重组进度。

  国企净壳重组

  S*ST朝华所在地重庆不乏经典重组案例。

  现在的西南合成渝开发都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重组获得新生,ST建峰则将在年报披露后摘帽。

  重庆市政府重组的一个法宝就是净壳重组。

  参与了渝开发重组工作的重庆国资委官员吴坚曾撰文总结说,“重组的关键在于债务重组,而债务重组的关键点一是债权人的同意;二是有债务承接方。”

  但是,能够同时做到上述两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吴坚曾指出,债务重组也是上市公司重组诸多手段中最难实施的一环。它既涉及到上市公司内部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还涉及到包括各商业银行和其他法人机构在内的诸多债权人。要取得各方共识,从各方让步到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是非常困难的协调过程。另外,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也不可能用任何一种简单的模式就能完全解决的,往往要多种手段并用,各种措施齐施,针对债务形成的不同特点和债权人的不同性质,因地制宜。

  张刚认为,大股东具有较强国资背景的公司比较容易重组成功,比如大股东是央企或者强势的地方政府,理由是“有能力来买单”。

  据统计, ST公司成功重组的案例中,国企出面介入推动重组成功占到了80%以上。张刚统计,目前正常交易的ST公司有15家属于上述情况。这些大股东中,多数实力雄厚,注入优质资产并非难事。

  张刚同时认为,在股改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的背景下,实力雄厚的大股东也不会对带上ST的下属上市公司置之不理,尽快实现重组、提升资产质量,十分有利于限售股解冻后的市场高定价。

  但也有反对者认为,全流通并不利于ST公司的重组,对于已经完成股改的ST公司大股东来说,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抛售来脱身。张刚对此则认为,现在的减持规则使这种做法并不容易,如果每减持1%就要公告,大股东抛售一点点股价就已经大跌了。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9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