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正文
 

粤企赴新上市数量全国居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10:24 南方都市报
粤企赴新上市数量全国居首
近年来,新交所频频现身中国证券市场。图为新交所总裁汪瑞典。PHOTOTEX 供图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赴深圳进行推介,欲吸引更多广东企业上市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门槛

  1.最低公众持股数量:

  (1)至少1000名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25%,如果市值大于3亿,股东的持股比例可以降低至10%。

  (2)公司的

股票必须已经具备一个公开市场,拥有该公司股票的十大股东,不得少于2000人(对于作为第二市场上市,至少有2000名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25%)。

  (3)可选择三年的业务记录或无业务记录。

  2.最低市值:

  8000万新币或无最低市值要求。

  3.盈利要求:

  (1)过去三年的税前利润累计750万新币,每年至少100万新币。

  (2)过去一至二年的税前利润累计1000万新币。

  (3)三年中任何一年税前利润不少于2000万新币且有形资产价值不少于5000万新币。

  (4)无溢利要求。

  致力于提高知名度,吸引中国企业上市的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其相关高层的身影第四次出现在深圳高交会。

  广东是新交所重点推介的地区。新加坡交易所有限高级副总裁陈伟生及上市部助理副总裁凌东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有86家,其中广东企业达20家,位居各省之首。

  中国企业赴新上市增长迅猛

  争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实际上是对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地位的争夺。陈伟生表示,新加坡交易所(SGX)将重质不重量,着重吸引高素质的外国公司到新上市,并且增强海内外投资者对新加坡上市公司的投资兴趣,使新加坡成为亚洲公司上市的首选地点。

  从2001年开始,新交所就在积极地做市场推广。谈及推广的成绩,凌东鹰透露:“中国上市公司的数量自2001年的19家,到2005年的86家,短短的三年多时间有了迅猛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成绩。”目前中国公司在新交所上市的外国公司里面,数目和市值都超过了10%。

  资料显示,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增长极其迅猛,2003年为14家,2004年为31家。

  据陈伟生介绍,今年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已有16家。“据我所了解的,差不多每一家的融资额都有一亿元人民币左右。”在所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上,以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多。

  上市公司七成为制造业

  近两年新交所加大了其在国内的宣传力度。“新交所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泛亚州的证券市场,中国企业自然成为我们招募的主要客户群。”陈伟生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新交所只侧重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是其吸引的对象。因为“从最近几年的趋势来看,企业上市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然而,与香港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市场的整体规模较小,因此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

  过往资料显示,2004年新加坡上市的食品/农业类中国公司所占比重高于香港较多,可能的原因是此类公司大多属于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因此更偏向于在新加坡上市。同理,新加坡2004年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没有金融、能源、

房地产类股票,此类公司多选择在规模相对较大的香港市场上市,而环境、纺织类股票在新加坡较受欢迎。

  凌东鹰则介绍说,目前在新交所上市的86家中国企业中,差不多七成属于制造业,剩下的有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业,此中又形成了一些包括食品、化纤行业、环保行业、包装印刷行业等板块。

  据悉,新加坡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和

澳大利亚的第三大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市场。现在已经国内的房地产信托基金进行了申请,目前正与新交所洽谈,极有可能在明年初“登陆”。

  两国贸易往来推动投资

  “新交所将自己定位为泛亚洲的证券市场。”陈伟生说,中国市场对新交所而言,在所有的海外市场中是最重要的。

  而中新两国的贸易往来无疑增加了新交所在中国的知名度。

  据新交所提供的数字,中新双边贸易2004年的总贸易额达到533亿新元,中国是新加坡第四大贸易国,反之,新加坡是中国第七大投资国,总投资额已达447亿美元。中国企业借助新加坡作为走出去的平台,一方面是在当地主板及自动报价市场(SESDAQ)上市,中国企业的上市公司,在当地被称为“龙筹股”。

  眼下,除了在中国参加高交会这样类似的大型活动外,新交所也积极参与各类投资洽谈会,或拜访各公司以提高知名度。

  新交所还希望多吸引中国的国有企业前往上市。2004年没有国有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说明新交所因自身规模与地位所限,暂时对中国的国有企业缺乏吸引力。

  本报记者 李银 深圳报道 责任编辑:张克然 姚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