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强:股市应引进做空但不能盲目试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09:19 中国经济时报 | |||||||||
实习生 张靖 做空机制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回避股市风险,在股市下跌时成为机构对冲的工具,是在成熟的资本市场经过了,其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功能勿庸置疑。 “具有防范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做空机制,为何中国证券市场至今还没有?”记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总结,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在中国的证券市场设计和建设之初,基因不足,先天缺损,是导致中国没有做空机制的历史原因。从1978年开始,中国借鉴、引进外国的股市制度,而当时在外国的股市上已经运行着做空机制,但由于当时思想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解放,对做空机制还没有很深的了解,习惯性的把它看成是买空卖空,投机倒把。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二是有些人包括管理层也在担心:在我国市场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有了做空机制会不会导致更投机?这是中国迟迟没有推进做空机制的现实原因。在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后,股市的确一直存在着过度投机现象。其实,这不仅在我国,即使在证券市场比较完备的美国,也同样存在。但是我国的制约的方面、层次和力度都还很不到位,没有达到强有力的抑制阶段。过度投机会更明显的暴露出来。这一问题不解决,做空机制的建立就会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其结果不仅不利于保护流通股东,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反而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制度伤害和利益伤害。三是建立做空机制必须以市场的透明化为前提,而目前中国股市的信息披露恰恰是“灰色”的。大量的内幕交易和关联交易存在,涉及到投资者切身利益的许多事情,都不是投资者所能参与和决定的。流通股东没有用手投票的机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资产重组几乎与流通股东都没有关系,这些都是对股价走势构成巨大影响的因素。信息披露不透明的情况下,做空机制肯定不能保护投资者利益。 做空机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股票的暴涨暴跌。目前中国股市只能单边做多,是导致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引进做空机制迫在眉睫。 “但盲目试点的方式不可取!”贺强提醒。 “目前有两种路可供选择:一种是按国际的惯例所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都进行改革;另一种就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搞试点的办法推行,但对做空机制来说究竟哪种更适用?” 贺强说,试点推行的方式在很多时候是可行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证券市场上,多数看都是失败的。比如说1990年12月,决定推行股票时在中国只成立了两家交易所做试点,而这两家交易所只交易12只股票,由于号称是全国的,于是全国的投资者“疯抢”12只股票,造成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由于发财效应的影响,导致从1990年到1992年5月份,股票的走势每天都是上升。但好景不长,随后市场股票数量的增加,导致原有股票价格回落,投资者损失惨重。由于许多专家、管理层忽略了试验田方式的缺点,而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可以预测的是,认沽权证的诞生,不仅仅是推出新的权证这么简单,可以看成是一个信号。实际上是代表了可以先卖后买的方向。这种运作方式得到了管理层的批准,也就是管理层已经看到了市场上可以允许先卖后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做空机制在管理层的批准问题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有的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贺强教授告诉对记者。 “在我国证券市场种内幕交易、证券欺诈现象很多,如何保证做空机制推出后的市场安全和稳定?”记者问。 贺强认为,应该加强监管和完善法规。因为我国还没有做空的监管经验,对于监管者的学习也很重要的。可以派遣专家到国外学习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消化、吸收,然后进行全方位的市场监管和投资人自发式监管,以防止风险的发生和扩散。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