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收购黄海期货 券商全盘布点显战略意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 15:16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历经近2年的等待之后,上海黄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下称“黄海期货”)终于迎来了新东家——海通证券。 10月11日,黄海期货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董事会并任命了新的管理团队
干净的壳 12日,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海通证券正式收购上海黄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控股比例达56.67%。 “黄海期货的壳很干净。”天道并购网CEO俞铁成认为,这样不错的壳资源,海通证券花费了不到2000万的价格,其实并不算高。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黄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3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是国内首批获得《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的期货经纪公司。2005年上半年,黄海期货在上海期交所期货公司排名表中仅位列第147位。 8月5日,黄海期货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发布股权出让的公告信息。对黄海期货原大股东上海工投退出的原因,某知情人士透露称,“这次上海工投全身而退,主要因为工投主业是工业投资,属于剥离非主业”。 根据在上海联交所的公告信息显示,黄海期货公司总资产为69096万元,总负债4504万元,所有者权益为2404万元。2004年,公司主营收入178.87万元,净利润为28.42万元。 以黄海期货净资产计算,拟转让的56.7%的股权净资产价值应为1364万元,而黄海期货公布的挂牌价格为1927万元,显示该公司股权转让仍为溢价转让。 据了解,黄海期货一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名声显赫。“黄海期货很牛的。”据业内知情人士介绍,1994年至1996年期间,黄海期货主要做胶合板期货经纪业务,当时市场中的风云资金和大户,例如中经开、邵桥以及一些大基金等都是黄海期货的客户。虽然那时行业没有统计数据,但在当时,上海黄海期货公司的交易规模基本位列市场之首。 “略微赢利,有时候也亏损。”黄海期货高管肖海平对本报坦言最近几年的状况。 目前,黄海期货已经组成了新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据悉,目前海通将在对黄海期货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规划。肖海平对本报表示,未来黄海期货一个长远的总目标已经明确,即办成一流的期货公司。 金融期货 黄海期货出让控股权的消息并不隐秘,而海通证券的收购则充满质疑。 “肯定是监管部门觉得没有问题了才会批准。证监会既然能批准其控股期货公司,那海通也肯定有这样的能力。”对市场一些关于海通自身经营状况以及购买期货公司的风险方面质疑,肖海平表示。 12日,海通证券公开表示,此次收购是海通证券根据公司“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向设立证券控股公司,发挥规模效应、增强竞争力迈出的重要一步。公司完成对黄海期货收购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各类金融需求。目前,海通证券已经控股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海富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和黄海期货。 对黄海期货而言,海通证券现有分散全国的90多家营业部网络更是一个太好的客户资源平台。“通过和证券公司联营可以吸收我们现有期货市场额外的一批资金进来,”肖给记者描绘了这样一个愿景:90多家营业部,如果能在50家营业部里,每家开发50万资金客户,那就能有2500万的新资金。如果开发得好,那更加可观。 “现在的收购更加理性和出于战略布局的考虑”。天道并购总经理俞铁成认为,和两年前一轮证券公司购并期货公司热潮相比,这次无论是银河证券收编万恒期货,还是海通控股黄海,更多表现了大券商全盘布点的战略意图。 相比此前的证券公司购并热,俞表示,彼时券商日子相对好过,加上赌股指期货推出而急于进入期货业,盲目性比较大。现在这轮收购,只有剩下来的相对较有实力的大券商出于战略考虑,掌握一个期货壳资源以备未来所需。 期货专家李磊也表示,从国外机构的情况看,大型券商并不会把期货当成目前的主要业务重点,更多可能是着眼于未来金融衍生品期货出台后的准入资格以及通道,这也反映出,券商为了成为全系列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希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