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正文
 

全球10大证交所再聚深圳 角逐中国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 05:4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昨日包括沪深两家中国内地证交所在内的全球10大证券交易所再次聚首深圳高交会又一次成为全球主要交易所角逐中国证券市场的舞台。昨日,包括沪、深两家中国内地证交所在内的全球10大证券交易所再次聚首深圳。

  在本届高交会举办的全球交易所媒体见面会上,深圳市的领导向各大交易所赠送了纪念牌。高科技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高交会得以成功举办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第四届高交会以来,全球各大交易所四度来到深圳,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企业浓厚的兴趣。不过,对于中国内地企业来说,以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市场仍是上市的首选,纳斯达克则继续以其他市场无法达到的财富效应吸引着众多的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前去上市。

  亚洲地区

证券交易所冷暖不均

  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17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据香港证券交易所业务发展科总监介绍,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1109家企业中,有318家公司来自内地。为吸引内地企业和增进港交所的透明度,从2004到2006年,港交所将采取修改上市条件、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等策略改善监管。前不久,港交所就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企业上市申请不能通过的原因。

  文化背景的相通,使得中国内地企业赴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成为继港交所之后的又一重要途径。对此,新交所高级副总裁陈伟生解释说,新加坡和中国有着天然的联系,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新加坡人有很多亲戚朋友都在中国内地企业做事。因此新加坡的投资者尤其认同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同时,内地的许多企业也选择了在新加坡上市。现在已有86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新交所上市。

  与此相比,一直看好中国内地市场的韩国和东京证券交易所则显得有些清淡。目前尚没有一家内地企业在东京上市,东京证交所执行董事清水寿二介绍,东京证交所处在复苏阶段。15年以前,有120家海外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但由于多年来日本经济不景气,现在在该市场只有不足30家国外公司。他认为,这两年是日本经济的恢复期,也是东京证交所转变的关键时期。该所将主要针对在日本发展的中国企业进行业务推广。

  韩国交易所虽然在中国推介了多次,但是暂时没有一家内地企业在此上市。

  中国中小企业继续青睐纳斯达克

  纳斯达克依然是中国企业上市的重地,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就有16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此上市,这使得该市场的中国公司达到了22家。

  据纳斯达克董事总经理潘森透露,还有众多的中国内地企业前来咨询纳斯达克的上市资格、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对在纳斯达克上市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统计资料显示,纳斯达克市场市盈率平均高达30倍,在高市盈率认购方面几乎没有交易所可以望其项背,这足以让众多的中国内地公司选择纳斯达克。

  美国证券交易所副主席艾米·麦姬介绍,美国证交所是北美重要的证券交易所之一,目前有13家中国企业在这里上市,该交易所很多服务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她透露,目前尚有许多中国内地企业的申请正在审批中。

  到欧洲上市打开欧元区大门

  与亚洲和北美市场相比,欧洲的一些交易所很少出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身影。Euronext欧洲交易所首次来到中国,它亮出的王牌是通向欧元区的大门。

  Euronext欧洲交易所国际部负责人艾瑞克·温格恩介绍,该交易所是在整合包括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在内的四家欧洲证券交易所基础上形成的,市场规模与伦敦持平。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该交易所开始了面向国际公司的市场拓展。在欧元区,它没有国界之分,在这里上市等同于在欧元区其他证券交易所上市,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聚集相当规模的资金,在此上市相当于打开了一扇通向欧元区的大门。

  欧洲证券交易所在中国目前处于市场拓展阶段,就像艾瑞克·温格恩所说的让中国企业认识欧洲证券交易所是他们目前的着力点。

  欧洲投资者绝不亚于北美投资者,中国的企业并没有用好这个市场。参加了历次高交会的伦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总监祝晓健女士说。她认为,中国众多的国企和民营企业有各种层次的资本需求,企业发展到高级阶段不是卖产品,也不是引进技术,而是资本运作。中国企业要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必须用好国际交易所平台,包括重要的欧洲证券交易所。

  作者:记者 殷占武 实习记者 屈金娜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