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央行拯救券商 > 正文
 

建银80亿吞下南方证券面临消化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09:13 南方日报

  中投证券昨日开业,欲在投行业务上大展拳脚

  昨日,在南方证券基础上成立的中国建银投资证券公司(简称中投证券)昨日在深圳举行开业庆典。市场对轻装上阵的中投证券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记者通过对留守的原南方证券人士采访获悉,要重现南方证券当年的辉煌,中投证券还面临着许多障碍,繁华背后是重重的阴影。

  中投证券轻装上阵

  经证监会批准新成立的中投证券注册资本为15亿元,注册地在深圳。在15亿元的注册资本中,包括通过竞拍购买取得的原南方证券的相关证券类资产31413万元,其余为人民币现金。建银投资接手南方证券74家营业部和投行业务,之前还支付了“承接央行80多亿元再贷款”的成本。据悉,南方证券的遗留问题目前仍由清算组负责。

  尽管15亿注册资本在券商中只算中等水平,但相对于在自营业务和委托

理财上伤痕累累的老券商而言,拿着15个亿的真金白银轻装上路的中投颇有战斗力。

  昨日,中投证券高管的豪华阵容正式登台亮相。董事长由建银投资副总裁杨小阳出任;原中信控股常务副总裁杨明辉担任总经理;由建银投资按市场化标准挑选的原华安证券总裁王宜四出任常务副总裁。

  对建银投资重组南方证券的模式,证监会评价极高,称其为“通过市场化方式对券商进行风险处置的成功尝试,开创了我国证券公司优化重组的新方式”。

  中投证券欲做大投行业务

  建银投资“大儿子”中金公司的投行业务颇具竞争优势,而原南方证券的投行业务在国内也首屈一指。之前有媒体报道称,为避免内部竞争,建银投资有意将中投证券打造为另一业务平台,突出综合业务和全面服务能力。但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中投证券内部人士透露,从中投证券的新架构看,中投仍将做大投行业务。

  在一份目前仍非常保密的“中投证券内部架构表”显示,中投将原来南方证券的固定收益业务、传统投行业务、发行路演业务整合为大的投行部。而市场业务、清算和后台支持业务整合为大的经纪部。两个部门都由副总裁级别的高管挂帅。“很显然,中投想在投行业务上大展手脚”,原南方证券的一位人士表示。

  原南方证券精英流失严重

  中投证券昨日表示,已完成了组织机构的构建和人员的配置。但记者获悉,在许多原南方证券投行部和经纪部的骨干都挂靴而去。精英人才的流失,让建银投资耗80多亿巨资拿下的南方证券,很可能只是空壳。

  据透露,之前中投的新管理层已经和老南方证券的员工分别谈话,去留自便,不少员工主动离职。据悉,留下的员工也将面临减薪。一些员工表示,“当初谈话中的不少承诺并没有兑现”。而架构表显示,中投未来的核心业务都将放在北京,在深圳安家立业的一些老员工恐怕将不得不离开。据透露,原任建设银行总裁秘书的徐浩将担任大投行部的负责人。而原投行部的负责人已经带领一班骨干跳槽兴业证券出任副总裁。

  投行部是原南方证券的骄傲,“以前拿项目的时候,我们在各部委都畅通无阻”。但因问题爆发,最近两年南方证券已经没有接到项目,原有的骨干纷纷流失,新成立的中投证券投行业务能否重现当年南方证券的辉煌尚存疑问。据悉,建行系统将会把一些金融债权的承销业务交给中投来做。“但这是杯水车薪,除了中金,建银投资还要照顾华夏证券、北京证券,中投能分多少羹很难说。”

  而让老南方证券员工忧心的还有,许多重点客户也在不断流失。据悉,目前中投手中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还不到国内的2.31%。

  在券商重组的大背景下,中投证券可谓中国

资本市场的一个标本,除了吸取教训,加强风险管理外,要重现南方证券当年的辉煌,建银系在封官赏爵的同时,必须在挽留人才和重点客户上马上行动起来,否则80亿的巨资买来的将是一个空壳。

  本报记者 贾肖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