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挚友搏杀伪命题 刘纪鹏李青原激辩股改成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 16:47 法制早报 | |||||||||
本报记者 郝亚超 发自北京 7月25日,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在讲话中针对股权分置改革做出指导性的评价标准,称:“新老划断界限已定,不以股价论成败”。 她提出,“两三百家公司股改推出后,只要市值完成60%即可实行新老划断”。没想到
争论的另一方是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他认为,“只有实施股改方案后个股实现了持续稳定的上涨,进而带动大盘上涨,才表明改革的成功。”否则如果大盘继续下跌,股权分置就是失败。 刘纪鹏在文里文外也客气地使这场论战更有看头:“我和青原同志相识、共事和经常交流多年,一起走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创建、发展及到今天的全过程。无论是从人品还是从能力上,青原都是我最敬重的人之一。但维持这种友谊的基石是原则,即我们都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因此,写下这篇短文,未及事先沟通,冒犯之处请青原大姐见谅。”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进行,这场关乎中国股市长期发展的改革,又迎来了一场交锋。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真理会越辩越明吗? 刘纪鹏: 成功改革必须使股价上涨 “不以股价论成败的观点是需要商榷的。这样的观点使人们无法判断股市低迷是由于改革操作思路不成功,还是符合市场自身规律的长期的下跌?” 业界公认为刘纪鹏看问题比较综合,不偏激、不执拗于理论。 刘纪鹏的观点是,导致一个股市如此持续深幅下跌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势、上市公司的质量以及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刘纪鹏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是第三个原因而非前两个原因导致了这场慢性股灾。1000点是股市死水位,在大盘如此低的点位上,股市的融资等全部功能几近丧失;在这个点位之下,不仅股市融资功能没有了,而且股票的流动性也没有了,券商全行业亏损,投资者深度套牢,场外资金进不来。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是股权分置这一制度性障碍和解决这一难题的政策。我们正是要通过这次股改,消除这一压抑中国股市大盘的制度性障碍。解决了这一矛盾,并在这一过程中遵守了市场规律,大盘理应上涨。 相应地,如果大盘仍然不涨,那就意味着这场股权分置改革在操作中出了问题。因此,“不以股价论成败的观点是需要商榷的。这样的观点使人们无法判断股市低迷是由于改革操作思路不成功,还是符合市场自身规律的长期的下跌?” 在刘纪鹏反驳李青原的同时,7月26日股指大涨2.6%,7月27日股指上涨1.6%,两只完成股改的股票G三一、G金牛涨停,似乎从侧面印证了刘纪鹏的观点。 在市场上,刘纪鹏的“挑战”引来一片叫好声。 市场人士张卫星直言,李青原作为官员,“不以股指涨跌来确认股改成功”的说法一旦在政府管理层体系蔓延,“就会成为管理层推脱政策失败的借口,不从错误中改正,那么我们的整个改革都将走向困境。” 张卫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股指涨跌,就是检验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践结果,股指如果继续走低,自然就证明股权分置改革在实践中失败。实际上,从过去的股票市场历史看,曾经的股票下跌和股指的爆跌都表明,并进一步证明了政府出台的某项政策的失败。国有股市价减持政策引发股市持续下跌,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著名评论人士水皮也呼应刘纪鹏的观点。他认为,股改如果不以股价论成败,那么又以什么论成败?既然李青原和刘纪鹏都认为,股权分置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陷入长期低迷的“万恶之源”,那么,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表象上必然会使股改后个股股价上涨,从而带动整个大盘的理性恢复性上涨。他认为李青原和刘纪鹏两者观点的不同恰恰说明了立场的不同——“李青原的观点无非是不承认改革失败,刘纪鹏的观点则强调改革并没有成功。” 反方: 股价不确定 不宜作标准 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而一时的股价波动又与普通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密切相关。将这种高度不确定的股价作为股改——可能是关系中国股市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繁荣与否的重大改革举措成败的判断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无疑只会误导中小投资者 尽管这场论战中的大部分人士都站在刘纪鹏一边,但李青原的支持者也不乏其人。 市场评论人士孙照华认为,股市赔赚本属正常,美国股市从来就不存在股权分置,还不是照样有股灾,照样有波动。如《漫步华尔街》所述,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而一时的股价波动又与普通投资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密切相关。将这种高度不确定的股价作为股改——可能是关系中国股市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繁荣与否的重大改革举措成败的判断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无疑只会误导中小投资者。 持这种观点的人士都强调,股权分置改革影响深远,尽管在操作中可能会有不完善之处,但是不能以短期的股价涨跌来判断改革失败,因为中国股市存在太多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粗糙、法治不健全以及宏观经济影响,如尚福林所言:解决股权分置改革并不是万能的。股价涨跌是一个综合性因素的结果,并不能直接与改革成败挂钩。 这一争论没有太大意义 李青原作为官员,将呼吁市场信心为己任;刘纪鹏作为学者,则以维护自己的学术观点(不同于证监会)为要务。在这一命题背后,是对证监会目前实施的改革方案的不同认同度 当这场争论继续深入进行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士发出“这一争论是伪命题”的感慨。普遍的观点是:因为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多样的,不能绝对化。 市场人士刘杉认为,从客观来看,股价是一个动态的价值体系,对股价的走向不能以时点价格做判断,而应看政策出台必然的结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果就是非流通股进入市场流通,市场的股票供应量预期增加了,那么在公司质量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改革的结果必然是价格中枢下移,股价自然下跌,因此,不能武断地说因为股价下跌了,就认为改革失败了。 但另一方面,如果市场对改革看好,那么股价应该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波动后逐渐启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走上升态势。 所以,两方面各有道理,争论并没有太大意义。更应该反思的是,证监会提出的方案是否有效率,这场改革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同时,也有市场人士提醒:李青原的讲话,不能断章取义来理解,不能忽略其背后的语境。 对李青原表述的正确理解恐怕是:改革不会因股价波动而夭折,目前的股价也不是成败的晴雨表。因为“整个大市基本在一千点徘徊,不少人说股权分置已经失败”,李青原的回应即是:因为我们的股票市场经过十几年,一些基本的体制的干扰使很多投资者伤了元气。对股权分置一时看不清,对市场缺乏信心,这是我能理解的。不能因为这个就说改革失败就要停止。 李青原作为官员,将呼吁市场信心为己任;刘纪鹏作为学者,则以维护自己的学术观点(不同于证监会)为要务。在这一命题背后,是对证监会目前实施的改革方案的不同认同度。对具体方案的争论,似乎超出对改革成败评价标准的讨论意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