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千点托市不应该 补偿流通股股东不公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09:18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 |||||||||
金陵晚报记者 黄燕 上海报道 吴敬琏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推动当代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开拓性贡献。前日,异常繁忙的吴敬琏在课堂里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专访中,虽然吴敬琏教授已74岁高龄,但谈到中国股市眼下正面临的困境、种种困难,吴敬琏语气温和却十分坚决。
关于“严顾之战”、独董“独立运动” 记者:7月12日起,上海著名律师严义明征集投票权,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三位独立董事以及顾雏军等三位董事,并自荐担任独董,吹响了中国独立董事“独立运动”的冲锋号,您对此怎么看? 吴敬琏:关于此事,我已经表达过了我一些看法。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很多发达国家都进行了类似的独立董事“独立运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还存在缺陷,要想让独立董事真正发挥独立作用,必须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来完善这一制度。严义明律师征集科龙股东投票权,并竞选独立董事的竞选一事,希望最终结果能够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促进独立董事制度的改善,希望该案例能够引发大家对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缺陷的思考,促进包括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在内的各方尽快着手,采取推动制度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此外,还需从三个方面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第一,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加大独立董事在相关领域的主导权。如在独立董事提名方面,目前独立董事提名大多受上市公司大股东左右,可考虑将独立董事的提名权转交给提名委员会,而提名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要高于1/2。第二,完善法律配套环境,使独立董事发挥作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公司董事,不能履行勤勉尽职的要求和诚信义务,则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独立董事的人选可以考虑引入市场化机制。上市公司可以考虑通过专业的咨询公司、猎头公司,物色专门的独立董事人选。这样可以避免大股东任人唯亲。 再次逼进千点,中国股市怎么办 记者:中国A股市场从2001年6月起开始了整整4年的大熊市,这两天又再次逼近千点,您对中国股市还有什么寄语? 吴敬琏(温和地笑了起来):中国股市逼近千点真的是没什么意义的事情。解铃还须系铃人,根本的问题在于中国股市定位的问题,制度安排有问题,一定要把制度改过来,定位明确了,股市是干什么的;如果制度问题不解决,定位不明确,就是想到股市一千点了,人为往上抬,是不行的! 关于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 记者:7月20日,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最后一家中孚实业股改方案的出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进入了收官阶段。作为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进前的最后一批试点,这42家公司改革中所传递出的信息,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吴教授您怎么看股权分置改革? 吴敬琏:股权分置改革我是2002年提出来的。但我觉得没有办法发表更新的意见。因为那个时候各方也许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各方面的利益都可能得到照顾,又经过了这么多年了,这个事情怎么弄法呀?我确实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记者: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的4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通过了方案,一家未能通过,最终有两家得以复牌交易,您觉得这两家成功股改的上市公司,对后面有借鉴意义吗? 吴敬琏:这两家公司的股改成功具备某种程度上的意义。现在似乎有一些人对流通股东进行鼓动,要求更大的补偿。 记者:现在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都要求得到非流通股东给予更大的补偿,您觉得这样的现象正常吗? 吴敬琏:证监会已经把股权分置改革的决定权交给了流通股东了。流通股东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当然他们可要求更多的补偿。但这样的结果对于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是不是公正的。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补偿。因为从2001年到现在,这个股权已经变化这么多了,谁受了损失,你补偿给谁?按照什么标准补偿啊?现在这个是权利不对等的。现在方案通不通过权力完全在流通股手里,这是证监会交给他们的权力。 记者:您觉得证监会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通过与否权力交给流通股东,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吴敬琏:权利要平等、对等。为什么流通股东的权力要大于非流通股东呢? 最早上市的国有企业的非流通股溢价很高,对于当时买了流通股的人确实有很大的损害,那为什么在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谈判中间,权力却在一方呢?我认为现在股权分置改革真的没办法去算得清什么方式进行补偿是完全合理的。 记者:既然您现在认为没办法,那么您2002年提出股权分置改革时的思路是否能放在现在呢? 吴敬琏:在2002年时,我说大家都让一点,只要大家向前看,共同来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但现在不是大家让一点的情况,现在是“一面倒”的情况,在“一面倒”的情况下,恐怕解决起来就麻烦得多。因为现在从非流通股这边基本没有人说话,情况就很复杂。 记者:但非流通股东还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推出股改方案时,要求100%非流通股东同意这个方案,才能推出方案,最终非流通股东也要参与股改方案的投票。 吴敬琏:但非流通股东最终是谁呢,是全体人民。 可是代表非流通股东提出意见、投票的,还是经理人,那可不是这位老板或经理的钱呀,可是对全体老百姓来讲,这可是我们自己的钱呀。 关于各种对吴敬琏的非议 记者:从2001年开始,中国股市一直大熊市,您多次指出中国股市投机气氛浓厚等观点,导致很多股民对您还是有很多看法的,您对此怎么认为? 吴敬琏:对!是的。不过,我没有什么多想的,作为一个学者,我只是根据我的理解发表我的意见,以后中国股市还有问题,我要是看清楚了,我还是会说。而且,我需要知道,这个网上骂得狗血淋头的,他们是不是真的代表小股民的意见?有些人号称“大学校长”一会儿变成“经济学教授”,但我也看到有人说,他哪是“校长”、“教授”,其实自己就是庄家。最后,有些疲惫的吴敬琏谈到了一些中国股市的原则性问题。吴敬琏:对中国股市的看法在学术界大家其实还是有一些共识的。你首先必须对股市的原则性问题弄清楚。有人说,中国股市是为国企服务的,我从来不认为这是正确的。那么现在还有声音说,中国股市现在搞成这样,就是因为你们这几个学者说“中国股市方向错了!”所以,群众就失去了信心,那么现在就要讨论“中国股市是被一些人说坏了呢,还是本来就坏了呢”。 记者手记 戴着耳麦上课的吴敬琏 因为采访对象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记者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就有些忐忑不安。直到数小时之后,与吴敬琏教授相遇在课堂上,才觉得他与我们上大学时的那些循循善诱的老教授并无太大区别,甚至还要更和蔼一些。吴敬琏头发花白,但背挺得很直,好像一个中年人长了老年人的长相。由于要连续上两个班的课程,吴敬琏在几个小时的课堂里一直坐在椅子上,他不时会倚在椅子上,状态很放松。与别的教授不同,吴敬琏还戴着一个耳麦,所以他讲话声音不大,但教室里听得非常清楚。上课过程,吴敬琏语速较慢,语调十分亲切,讲课过程有学生会临时提问,但吴敬琏都会停下来细细回答。讲课中,吴敬琏讲到计划经济时,说了个笑话,说一些企业在制定各项计划时,“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课堂里,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吴敬琏总是会不时用十分平静慈祥的眼神,扫视着教室的每个学生,似乎在鼓励着每一位学生。课余时,也有学生过来与吴敬琏讨论问题,他十分耐心回答着。当全部课程结束后,吴敬琏如约接受记者采访,他一直在喝水,上了很长时间课都没有来得及喝水。记者每问一个问题,他总会凑近一些仔细地听着,认真思索。吴敬琏与记者谈到开心处,也会淡淡笑起来。吴敬琏老家是南京,曾在金陵大学读书,这让记者更有亲切感。告别时,吴敬琏与助手在校园的长廊里,不时用英文回应和他打招呼的外国学生、教师。虽然,顶着中国当代最著名经济学家的盛名,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大潮的风口浪尖上,吴敬琏离开的背影却像极了校园里某一位普通老教授。 | |||||||||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