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上市再发力 资金饥渴券商患穷更患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 16:51 《财经时报》 | ||||||||
对于光大证券来说,现在吸引多少资金或多少股东都不是很重要,完成股份重组,对于光大证券才是最为重要,因为光大证券的直接目标是公开发行上市 本报记者 汪涵 几周以前,“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获准成立,令诸多券商颇为振奋。他们
上市再发力 “这的确令人振奋,虽然和上市没有直接关系,但至少起到促进作用。”光大证券一位负责人对《财经时报》说。 该负责人透露,光大证券已将2007年上市纳入最新工作报告。光大证券股份重组的新方案已于年前再次通过财政部和商务部审批,现在只等证监会的审批。“估计3月份能拿下。”他乐观表示。 按照惯例,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于不久后正式成立,并启动上市程序。 事实上,光大证券早在2004年2月就着手引进新股东进行股份制改造,其方案也于当年9月获证监会批准。孰料,去年“托普系”轰然倒塌,新股东之一的四川托普一直未能将承诺款项到位,光大证券的股份重组进程因此受阻,公司2004年底、2005年初挂牌上市的计划也被迫流产。 2005年1月31日,光大证券大股东之一的光大控股(0165. HK)公布了最新股份重组方案,撤换四川托普等股东,新引进股东的投资额由去年公布的2.2亿元人民币减少到1.2亿元。 同时,光大证券按照新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将净资产由26亿元人民币调整至23.25亿元人民币;经过资本重组后,光大证券的注册资本为24.4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光大证券来说,现在吸引多少资金或多少股东都不是很重要,完成股份重组,对于光大证券才是最为重要,因为光大证券的直接目标是公开发行上市。 不解融资急 券商上市题材在2003年前后曾经热闹一时,然而迄今为止,国内直接上市的券商仅有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600030)等少数几家。当年的上市大热门,如今业绩稳健依旧的广发、招商早已绝口不提上市,后起之秀东方、国信、中金也未把上市列入近期工作重点,只有光大证券不改上市初衷,也由此令市场格外关注。 光大证券创建于1996年,为光大集团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近年来,其主承销业务稳居国内前五名,巩固了国内投行业务第一集团军的市场地位。去年,光大证券和中信证券、中金公司首批获得创新试点券商资格。最新公布的2004年券商年报则显示,获准开拓创新业务的光大、中信等几家券商,年利润额排名均属前列。 “光大证券上市对于券商业有其积极意义,但通过上市融资,解决不了整个行业的根本问题,只能扶优,汰不了劣。”金信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康的话,代表了业内人士的一致看法。 海通证券分析师张曦认为,光大证券和中信证券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证券公司,它们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金融控股集团,因此对于同行业的借鉴意义实在有限。而近几年的全行业亏损,多数券商根本达不到连续三年盈利的上市标准。 “光大证券上市,体现了管理层的分类监管思路,所谓‘扶优汰劣’,对整个证券业的贡献实在微乎其微。”张曦对《财经时报》表示。 “想和做是两回事。”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如是说,“上市准备时间太长,发行成本也高,合规券商则更少,解决不了大问题。就算上市,也不一定筹到多少资金。” “上市解决的是中长期资金问题,而券商急需的是短期融资。这需要管理层通盘考虑问题,并由证监会出面协调。既要‘救穷’,更要‘救急’。”苑德军认为。 显然“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获准设立,对光大有“救急”之功。 券商原罪考 官方数据显示,国内130余家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比率超过50%。按国外机构的测算,国内券商近年的年亏损额在400亿元。再结合国内券商近千亿元的资本金推断,国内券商作为一个整体在技术上已经破产,此言并非耸人听闻。 在李康看来,券商问题的孽根早在证券市场发展之初已经种下。 “随着市场的飞速发展与迅速扩容,股权分置带来的矛盾就显现出来,最大的问题是价值规律无法起到作用,价格持久而大幅度地偏离价值,价格发现体制无法实现,采取大规模再融资的方式是证券市场唯一且本能的举动。” “同时,股权分置也扭曲了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管理层承担了交易所的职能,对上市融资进行核准,强化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完善证券市场的交易规则等;交易所做着券商的事,研究并鼓励推出金融创新产品,甚至为准上市公司改制出谋划策;而券商充当起普通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甚至散户的角色,大规模地自营投资、国债回购等等,‘种了别人地,荒了自己田’,甚至跟风坐庄,风险由此而产生;中小投资者则揽上了管理层的事,经常指点江山,慷慨激昂国家应该出台什么政策。这种角色上的扭曲不是偶然的,是股权分置下证券市场根本矛盾的必然体现。” “其次,券商还带有浓厚的国企作风,在特殊情况下,他们被赋予特殊权利,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权利还是一样,只负盈,不负亏。” “再次,券商的自身定位不足,这也是引发行业风险的原因。券商必须明确一点,他们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不同,不能动用客户资金去保值增值,而只能使用自身资金。” 券商大命运 一方面对券商加强监管,防止新的问题出现;而另一方面,监管层也开始考虑如何解决目前券商的困境。 继光大拔得券商集合理财头筹后,广发证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广发理财2号也于近日获准成立。同为创新试点券商的中信和招商也对记者表示,他们的集合理财计划很快将会正式获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曾与高辉清、赵晓、钟伟等几位学者共同撰文指出,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推进证券业创新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业务创新的券商范围过小,业务创新内容则监管过于严格,小型证券公司基本都被排除在外。对此,市场人士揣测,从证监会目前的考虑来说,业务创新试点只能是面向优质券商的扶优举措。同样,鼓励重组兼并的一些融资渠道措施,也显然会倾向于大型优质券商,而资质不够的中小券商只能与之无缘。 “对于券商而言,弱小的资产规模无法胜任资本市场中介的角色。WTO背景下国际竞争的加剧,要求中国资本市场大兼并、大联合、大券商的格局。需要指出的是,大券商不是通过行政指令产生,而是通过充分的竞争形成。”李康这样分析。 事实上,从业务创新试点到保荐人制度,在有关专家看来,包括允许发债等券商融入长期资本的手段,将成为下一轮券商兼并重组的助推器。这意味着证监会未来的政策思路仍将是向规模大、实力强、内控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的证券公司倾斜。 “从长远看,券商业的发展应该沿着以下方向:鲜明的专业化服务、和企业长期合作的主办券商制、不断创新的经纪服务与投行业务,以及准确的金融服务业定位。”李康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