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QFII做空中国股市 > 正文
 

袁淑琴:瑞银没有做空A股 询价制是应走的方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10:20 南方都市报

  

袁淑琴:瑞银没有做空A股询价制是应走的方向

图:瑞银中国证券部主管、证监会发审委委员袁淑琴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人物

  投行女杰袁淑琴

  [袁淑琴]现年42岁,出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及香港大学,持有美国、英国及香港三地的专业律师资格。加入瑞银前,她是香港高伟绅律师行(Clifford Cha
nce)的合伙人。她曾先后于美国、英国、荷兰及香港执业,专长企业融资及证券法。

  袁淑琴于1994年加入瑞士银行投资银行,现为中国证券部主管。过去一年致力发展瑞银在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业务。在她的领导下,瑞银获中国证券会批准为中国首家国外合格机构投资人(QFII),并成为首家国外机构投资在中国A股市场。目前瑞银拥有最大的QFII额度。

  在此之前,她是瑞银亚洲区的股本融资部主管,并负责股本融资业务。近年参与的国家私有化交易有中国银行(香港)重组及上市招股和香港地下铁路公司的上市招股。

  2003年12月,她被中国证监会委任为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委员,并为首位国外银行家获此项委任。

  加上最近东方汇理银行和加拿大鲍尔公司获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截至目前,获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已达27家。QFII在国内证券市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属于QFII翘楚的瑞银集团(UBS)自然备受瞩目。

  自从成为QFII以来,瑞银始终是国内证券市场的活跃者。瑞银首次公布的数据表明,截至今年1月18日,瑞银集团在全部QFII总计35亿美元额度中占有8亿美元,成为最大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去年瑞银的成交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成交量占比最高达到3.7%左右,日平均达0.5%-1%,一直领跑QFII。

  除此之外,瑞银还积极寻求与内地金融机构合作的机会。本月初,瑞银与中国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宣布有意成立合资资产管理公司,瑞银将购入在深圳注册的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49%股权。

  借瑞银集团近日在上海召开2005年大中华区研讨会的时机,本报记者专访了瑞银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她最近当选为中国证监会第7届发审委委员,自证监会对发审委作出重大改革以来,袁连续两届以QFII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发审委委员。

  要做合良心的事情

  记者:您在会议上对证券市场所需的诚信作了多次强调,这方面是否有很深的感受?

  袁淑琴:我们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要做合良心的事情,这是一个很简单也很重要的概念,所以我们要不断重复。虽然美国有严厉的会计准则和证券法的规定,市场还是可以找到做坏事的机会。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违规的案例更多,而且我们证券市场的相关法规远没有美国完备,所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就更需要强调这一块。

  以我们QFII来说,监管机构要做的事情很多,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应允许开发与股票、债券有关的其他投资品种,进一步放开QFII的投资领域;鼓励更多的公司到A股上市,但是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树立一个诚信的证券市场。而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改革最大的挑战,也是所有国际投资者着眼的最重要的一点。

  记者:市场上关于QFII做空A股的传闻很多,并言之凿凿,您怎么看待?

  袁淑琴:我可以毫无保留地说,UBS绝对没有做空A股,而且这是违反中国相关法律的。

  在国外的市场,QFII可以做很多的东西,虽然做空中国股市是违法的,但是海外投资者在境外的举动中国法律是监管不了的。在一些境外投资机构之间可能会有私下的交易,就是境外当地的监管机构也不知道。我个人估计,做空A股的传闻可能源于境外投资机构在海外达成的协议,类似于我们熟知的赌球,两边在下赌,一边赌上涨,另一边赌下跌。

  当然,做空是一个很好的避险方式,在成熟的证券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中国现在法律不健全,要非常小心谨慎地寻找合适时机来推出这个机制。

  希望能追加投资额度

  记者:瑞银的胃口似乎很大,现在有没有提出增资的申请?

  袁淑琴:我们的态度是监管机构能给多少我们就要多少,这次希望能够继续获得2亿-3亿美元的投资额度,我们正在准备提出申请。

  瑞银之前获得的8亿美元已经全部进入内地市场,而这个额度绝大部分留给了我们的客户,瑞银自己的份额很少。不但我们的客户,还有我们都迫切希望能够增加额度。

  从瑞银的表现来看,QFII在稳定市场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希望监管机构能够认同这一点。

  记者:国内A股目前还没有止跌企稳的迹象,瑞银为什么对股市还那么有信心?

  袁淑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要看股市下跌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是宏观经济等基本因素变坏,那就另当别论。如果下跌是因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我们还是看好这个市场,指数跌得越低,越是投资的好机会,当然不是买所有的股票,而是买好的股票,比如行业前景好的、公司管理规范的股票。

  对于瑞银而言,不是着眼于短线的收益,而是对中国证券市场长远的发展抱有很大的希望。从我们2003年投资国内证券市场至今,指数下跌了很多,但我们投资的股票却上涨了30%左右。其实最近我们也没有改变投资结构,我们对A股市场的长期表现有信心,对持有的股票有信心。

  询价制是应走的方向

  记者:询价制实施后第一只股票IPO已经进行,瑞银也参与了华电国际的询价,对于这个从海外引进的制度,您有何评价?

  袁淑琴:我们觉得询价制度非常好,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是第一步,绝对是我们应走的方向。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改善,我们希望可以做到,从市场定价的方向走。我们不只是引进海外的形式,还要引进海外询价制度的实质性东西。

  比如华电国际的询价,最好让我们初步询价的时候,研究报告能更多更详细一些,不仅仅是承销商的研究报告,还需要有其他研究机构的报告供参考。另外,根据海外IPO的惯例,一般预路演的时间都会比较长,能让投资者对上市企业有一个多方面的了解。由于华电国际的路演时间太短,导致很多瑞银的欧美客户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本次的申购。

  不要给监管层太多压力

  记者:作为连续两届发审委委员,您觉得发审委在工作中会有多大的独立空间?

  袁淑琴:应该说有很大的独立空间,证监会要求我们以个人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来判断审核材料,并通过举手、投票来决定申请的公司是否符合条件。

  这里面当然也有弹性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向发行人提出各种问题。但是整个过程有非常严格的手续,我们必须跟着这个手续走。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发审委的工作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架构。

  记者:投资者对大陆股市中的股权分置问题争论非常激烈,QFII对此持什么样的态度?

  袁淑琴:这个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而且现在就要开始解决,不可以放得太久。但是也不需要立即、全面的解决,要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解决。

  我们觉得投资者不要看得太短,一听到有什么风声就有很大的反应。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得当,对市场是没有坏处,只有好处的,不要给监管机构太多的压力。但是监管机构也不能经常出台一些短期的、暂时性的措施,弄得市场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旁边报道

  2005瑞银大中华区研讨会在沪召开

  瑞银继续唱好中国经济

  2005年瑞银集团大中华区研讨会前天在上海召开,瑞银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介绍了自2003年UBS获批成为QFII以来,在内地证券市场的投资情况。

  用平常心投资A股

  袁淑琴透露,在UBS已获准的8亿美元QFII投资总额度中,50%集中在A股市场,而大约有10%-20%选择了中国国债市场,可转债投资列其QFII投资的第二位。根据该公司公布的一份资料,瑞银选择了30多个中国内地可转债,其中包括复星转债(资讯 行情 论坛)(100196)、丝绸转债(126301)、山鹰转债(资讯 行情 论坛)(100567)、水运转债(资讯 行情 论坛)(100087)、华西转债(资讯 行情 论坛)(125936)、燕京转债(资讯 行情 论坛)(125729)以及丰原转债(资讯 行情 论坛)(125930)等等。而投资国债的额度相对较小。

  袁淑琴在会上表示,从海外投资者来看,对个别股票有一定的信心。瑞银将A股看成长期的、用平常心去投资的市场,不希望非常活跃,希望稳定。记者从瑞银提供的去年投资图解上看到,瑞银在去年12月开始密集买入证券品种。

  国内经济仍显过热

  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安德森认为,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仍然过热,今年官方将采取更多的紧缩措施。但是中国去年出台的紧缩政策已经显现效果,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因此他预计宏观经济的硬着陆可能性极小。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显然不可避免。

  安德森表示,他们估计中国2004年GDP的增长大约10.5%,但这个速度依然较快,而2005年这个数据可以预测为9%-9.5%。增长开始减速,主要是由于政府的紧缩政策,另外经济发展中的短板也起到制约作用,如能源、交通等因素不能及时跟上。

  根据瑞银的分析,中国经济目前的情况总体还算不错:发展放缓,利润较为乐观,需求强劲。很多国外分析师对中国金融行业的所谓危机情景不会出现,瑞银对此的信心比以前更好,这源于中国政府大手笔注入资金。较为担心的行业是钢铁汽车、房地产以及半导体行业。

  股市今年将比较枯燥

  对于证券市场,瑞银不认为2005年会有很好的赚钱机会,“这将是枯燥的一年”,不会亏钱,当然也看不到会有强劲的反弹,今年的行情将不会有大起大落。

  人民币的汇率与利率一直是国外投行关注的焦点。瑞银更倾向于认为,逐步、小步放宽汇率,国外博取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资金不大会得逞。而利率也更有可能减持市场化、自由化取向的改革,今年的CPI增长不大,不是通胀年,但因为粮食价格的上涨,2006、2007年又会出现通货膨胀。瑞银将粮食上涨的区间延长到5-10年。

  撰文:本报记者 陈家林 责任编辑:张克然 姚虹(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袁淑琴新闻 全部瑞银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