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石案加速发行制度阳光化 专家建议三公原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 08:48 深圳特区报 | ||||||||
日前,有多家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因涉嫌向拟发行上市的公司出卖发审委资料,已被反贪部门正式提请批准逮捕的消息。对此,证券业界学者纷纷建言,从更深层面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将“三公”的原则贯穿在市场建设之中。 证券发行机制将走向透明
王小石事件暴露了证监会前发审委工作的弊端。对此,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在完善证券发行和上市核准机制方面,证监会完善了发审委制度,从过去的封闭和不透明发展到现在的开放透明。现在负责审核企业上市资质的发审委委员名单都是公开的,每个企业都知道具体负责审核的委员名字,因此不再存在买卖发审委委员名单的可能。 屠光绍指出,除了透明证券发行机制外,为了落实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中国证监会今年还推出了发行上市的保荐制度。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征求意见,制订股票发行价格的询价制度,虽然还没有正式推出,但今年已经在这方面有所动作了。 应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尽管证监会目前的发行核准制已经实现开放透明,买卖委员名单牟利的事情不再可能发生,但这不意味着从此就不会出现证监会个别官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业内知名的经济学家和学者更希望有关部门以此为契机,推进证券市场深层次改革的行动。 全国人大证券基金立法知名学者王连洲昨日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王小石事件反映出存在较大漏洞的证券发行制度出问题的必然性。新股发行无论是审批制还是核准制,涉及到权力批准,就会有腐化的可能。王小石事件反映的是个人违法违规问题,不能把证监会的所有人员“泛王小石化”。但对待这一事件也不能单纯从技术层面解决,而应该从落实“国九条”的高度,从证券市场制度改革的层面全局性地考察。目前舆论都在讨论证监会的自我监督问题。从立法的角度看,任何部门都应该受到权力制衡,这不仅仅是指监督管理证券市场的中国证监会。 王连洲建议,为改变行政化后资源稀缺导致的腐化问题,应该从消除寻租的根源入手。他认为监管部门掌握企业上市的“生杀大权”,而企业获得“上市权”后一上市就圈几个亿,形成圈钱效应。监管者和上市企业的“紧密关系”往往会导致寻租现象的产生。因此证监会有些职能需要根据市场化的原则,该放就放,今后应更多地承担仲裁监管职能。 切断寻租的“黑手” 市场化是专家们建言改革的重要方面。经济学家韩志国提出,改变企业发行上市的过程中寻租的问题,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将发行上市的工作下放到证券交易所进行。证监会不负责具体的发行核准,而是对交易所进行监督。 韩志国认为,王小石事件暴露了股市内在机制存在的重大缺陷。融资圈钱为本,辅以包装和公关等手段的所谓“成功之道”,造成了有的公司以金钱为手段,换得发审委委员的同意。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为企业包装,使其得以顺利上市,再瓜分这笔成本极低、几乎无须归还的资金。在这样的潜规则之下,拟上市公司的寻租表现为以最小的成本发行上市。行政权力过大、社会资金稀缺和制度漏洞严重的问题,将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有关官员三种人推到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破解问题的关键,是推进证券发行上市的市场化,将本应由交易所行使的职能,交还给交易所。证监会则负责监督交易所的工作。 知名证券学者张卫星也认为,由审批衍生出的寻租腐败需要从根源上进行有效监督。由王小石事件暴露出了以圈钱为目的的上市,在违规成本极低的环境中,产生了高溢价的圈钱行动。中国股市存在的股权分置结构势必导致垄断圈钱,这一状况不改变,不管是采取审批制还是核准制,都不能改变上市发行的“圈钱权”的审批实质。而中国证监会对发审委委员明确的责任仅是“出现发审委会议审核意见与表决结果有明显差异的,中国证监会可以要求所有参会发审委委员分别作出解释和说明”。他呼吁,应尽快改变股权分置结构下的股市垄断圈钱的制度设计。 韩志国提出,除了放权给交易所外,在企业上市方面应该严格准入,提高上市门槛,不让包装上市有可乘之机。张卫星则更进一步建议,在证监会系统内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并由国家有关方面牵头成立独立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全面检讨4年来股市政策的成败得失。 作者:本报记者 王轲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