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是药三分毒 慎对政策退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1日 03:23  第一财经日报

  赵奕 居然

  “是药三分毒。”近期一位主管财经的高级官员,在国内一次高峰论坛上谈到刺激经济的政策时,如是说。“短期内经济发展恢复了,但是增加了长期的负债,我们将其看作是大危机来临时的良药、猛药、快药。中国有句俗话,是药三分毒。”

  大规模货币投放,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政府长期负债增加;通货膨胀预期随之加大。这些都为正在恢复的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猛药”不能随便停

  目前,美、欧、日等经济体的基准利率都处于历史最新低点;都实行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国内消费,扶持新的产业发展。美国2009年经济刺激计划高达7870亿美元,其中63%是用新的财政收入弥补,只有37%是企业和个人减税;欧盟的经济刺激方案也超过2000亿欧元,其中税收减免为1700亿欧元;日本刺激计划是13.9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DP的3%。

  当前,主要经济体在刺激经济方面面临两难选择:经济刺激政策,起到短期激励效果,阻止经济下滑,但从长期看,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短期行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各国政策都有鼓励向内的倾向,往往对外国商品和资本流入采取种种限制措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同时,为帮助企业获得资金,采取暂时“国有化”,拯救破产企业、减少失业的压力。

  这会减少短期内失业带来的社会震荡,达到企稳目的。但从长远看,不利于优胜劣汰的竞争,也不利于解决全球产能过剩。

  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上述官员认为,不能轻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退出,但要加强政策协调,特别是政策力度要进行协商。

  “复苏”标志是什么

  世界经济会不会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会不会达到此前的水平?这位官员表示,这是其与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以及其他经济领域官员商谈时,都会涉及的话题,同时也是中国政府 “十二五”规划思考的问题。

  从需求角度看,投资、消费、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现在,中国通过扩大投资来实现内需扩大,但产出由谁来消费?如果投资超过消费能力怎么办?这些都有待思考。

  出口,本质上也是国际市场的消费。这位官员认为,判断经济复苏,应该看消费何时能恢复到危机,或者衰退周期以前的水平,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标志。他同时强调,消费不是脱离了自己实际支付能力的消费,不能任由泡沫无节制的发酵,导致危机出现。

  除消费外,衡量复苏的标志,还包括国际贸易是否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有毒资产处理情况等。

  从消费层面看,复苏的困难在于西方八九年以来的高消费,储蓄率在危机前只占到总购买力的0.7%。

  在对上世纪以来所有大大小小的危机进行研究后,这位官员发现,每次危机都是储蓄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略高于正常水平时,矫枉过正,才开始正常消费,这个周期需要3~8年。西方人的储蓄率,特别是美国人要从0.7%恢复到8%将显得很漫长。

  关于有毒资产的处理,根据IMF报告,从2007年冬到2010年,世界金融资产的减计规模将达2.8万亿美元。迄今为止,全球银行只确认了1.3万亿美元的损失。这位官员表示,有1.5万亿美元被称之为“呆账”的资产有待处理。

  在美国,地产、信用卡的坏账都存在。银行体系的修补和完善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防止部分披着绿色外衣的保护主义

  忽略开放的经济政策,就意味着商品、资本在国际间流动面临很多障碍,不利于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不利于多双边贸易体制。

  “顺差是全球化渐进过程中的结构性原因导致的,是亚洲国家把对欧美出口转移到中国造成的,是加工贸易统计方法造成的,中国想让贸易维持在平衡状态。”这位官员表示。

  去年,我国贸易顺差2990亿美元。今年我国采取增加进口政策,预计贸易全年顺差在1800亿~1900亿美元。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这成为我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贡献。

  当前,世界贸易的摩擦50%以上都针对中国。“贪婪发起贸易战,受损失的是双方。”

  最后,这位官员提醒道,要防止部分披着绿色外衣的保护主义,比如气候变暖问题。有些国家正在讨论边境收碳税。“这是一种绿色保护主义,没有考虑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时期对大气的影响。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100~150年前造成的。我们反对把治理大气污染的问题,与贸易问题联系在一起。”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