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用汽车由盛变衰值得深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19:36  新闻晚报

  □叶书宏

  “百年老店”——美国第一大汽车厂商通用汽车公司1日申请破产保护。加上此前破产重组的克莱斯勒公司,美国汽车制造业三巨头已有两家摇摇欲坠,唯一幸存的福特汽车公司目前也处境不妙。美国汽车业目前面临的巨大困境值得深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金融危机来袭、消费者购车支出下降和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固然是美国汽车业出现困局的重要原因。但是把目光仅仅集中在金融危机和企业经营层面,则可能忽视产业竞争、政策引导以及社会消费模式等外部宏观因素的助推作用。对这些系统因素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摸清美国汽车业由盛转“困”的历史脉络。

  从产业竞争层面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商通过兼并重组曾占据美国汽车市场多半份额。当年这种典型的垄断市场结构,让美国汽车产业在国内市场长期获取丰厚利润,也使它们在技术创新方面“动力”不足,从而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几十年前,当日本和德国车企进入美国后,三巨头的市场份额渐被蚕食,仅通用的市场份额就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50%跌落至现在的20%。

  当然,汽车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市场壁垒较高,企业须足够大才能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是积极利用其市场份额优势引领技术革新以巩固市场地位,还是过度依赖其垄断地位延缓技术升级,透支未来的增长空间,答案显而易见,但实际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

  从政策层面看,较松的产业管理政策是美国汽车业困局的另一教训。美国政府相关机构对汽车产业的管控较松,除安全性能、排放控制等强制性标准外,这些机构对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风险等基本上不去干预。实践证明,这样的产业管理政策,能促进市场竞争,却可能难于维护国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汽车业在美国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涉及上下游产业链众多企业,相关机构在战略层面给予管控和引导看来是必要的。

  从社会层面看,美国社会的过度消费模式与当前美国汽车业困局不无关系。买不起车的买了车,有了一辆车要买第二辆,买了经济车要买豪华车,而汽车企业的金融公司通过便利信贷服务为此推波助澜。

  一家企业倒闭,人们习惯于反思企业经营层面的失误,而一个产业整体出现困局,企业所处的产业、社会和政策环境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这些方面的风险往往在经济繁荣期被旺盛的市场需求所掩盖。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汽车业折射出的产业发展问题具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