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曼破产报警:被忽视的发行人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 00:00  中国经营报

  “如果雷曼会倒,全世界银行都可能倒。”一位香港散户投资者说,这句话是当时银行向他推销雷曼迷你债券时说的,没想到一语成谶。

  谁也不会想到,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会破产。近来,香港购买雷曼迷你债券的散户投资者,连续几天在香港金管局门前示威——雷曼破产有可能使他们的债券资产化为乌有。

  随着次级债危机的蔓延,一向被投资者忽略的发行人风险,变成理财产品中风险最高的一环。因为谁也不知道,谁会是下一个雷曼。

  发行人风险

  “雷曼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除了市场风险,投资者还要注意发行人的信用风险。”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广州分行外汇交易员戴伟愉说。

  香港投资者购买的雷曼迷你债券,实际上是雷曼将持有的CDO(抵押债务证券)通过组合成一种结构性产品,发行给散户投资者。香港某港资银行财富管理部人士称,这其实就相当于散户投资者在与雷曼对赌,雷曼破产,散户的赌注也就没有了。他表示,这不只是雷曼一家的问题,事实上大摩、瑞银等投行在香港也发行了同类产品,只是他们没有出事。

  虽然这类迷你债的抵押品已与雷曼的清盘资产分开存放,销售银行作为受托人也会按照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原则处理资产,但“投资者可取回的金额可能会远远少于他们的投资本金”。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奕礼指出,香港市面上现有的这类结构产品总值为360亿元,当中雷曼做担保的产品接近四成,相当于总值127亿港元。

  而在内地,虽然没有类似雷曼迷你债券直接发售给散户,但不少银行发行了与海外市场挂钩的产品,其中不乏与国际投行做交易对手的产品。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中,暴露出来与雷曼有关的产品还不多。其中一款是北京银行(601169.SH)2007年9月发行的美元12个月期信用挂钩型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资金用于购买美林、雷曼兄弟、高盛、摩根士丹利以及摩根大通为信用主体的债券。另外一款是招商银行(600036.SH)“金葵花”——雷曼兄弟农产品指数表现联动理财计划,挂钩雷曼兄弟农产品指数。

  根据北京银行发布的信息公告,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行为已经构成理财产品交易合同项下的“信用违约事件”,进而产生的法律后果是:北京银行须将理财产品项下全部资金以等于票面金额的价格买入雷曼兄弟公司的债券,之后只能按市场价格(通常低于票面金额)卖出,这会产生价差损失和交易费用,上述损失将由理财产品资产承担;理财产品交易合同随之自动终止。

  “这有可能是银行购买了某种权证产品,到时必须履行承诺。” 戴伟愉表示,这种情况下,投资债券的发行人破产,投资者资产必然遭受损失,境内银行不可能包揽损失。

  事实上,即使此前银监会对理财产品加强了监管,银行对风险的强调主要也集中在市场风险,而没有充分提示发行人风险。以往这等投资银行作为担保人或者发信人风险也确实有限。但随着次级债危机爆发,投行作为发行人或者担保人,却变成风险最高的一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