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新闻 > 正文
 

格林斯潘学乖了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3:48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马里兰州9月20日讯】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Open Market Committee)周二会议上将决定是否加息(如果是,那将是连续第十一次加息行动了)。尽管联储希望使利率回归中立水平,但有力的证据逐渐显示:经济成长正在放慢,而通膨并非严重的威胁。

  此外,飓风卡特里娜对经济的全部影响仍然无法确定。随着有关灾难损失的最新数
字的公布,经济学家已经不止一次调整他们的预期。

  联储在例行政策会议上暂停加息一次或两次,将给经济提供非常需要的喘息机会。如果继续提高短期利率,灾区的重建成本也将上升。

  美国第二季度经济成长降至3.3%。在企业投资疲软的时期,是消费者支撑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他们拿出可支配所得中的更高比例用于消费,并用房屋净值作为抵押来贷款。

  到七月份,美国个人储蓄降为负值——支出比所得高出590亿美元,而且最近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赞成严控银行的贷款业务。与此同时,汽油价格上涨打击了零售:八月份零售大幅下滑,消费者信心下降。

  过去二十年来,经济的定价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能源在工业和消费者支出领域内所占的份额变得更小了,生产力的作用变得如此重要,以致最终产品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得以消化能源和材料成本的上升。竞争因为进口和网络加剧了,并迫使公司把生产力的成长转化为更低的产品价格——即使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GM)最终也承认了这一点。

  2005年头八个月中,汽油零售价格上涨了35%,而2004年同期汽油价格涨幅为19%;然而在今年头八个月中,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仅上升了2%(年率),去年同期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升幅为2.2%。

  如果能源价格对整个经济的价格状况有深刻影响的话,那么除了政府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以外,其它方面找不出相关的证据。如果按我们去商店购物时所支付的价格来衡量,整体通膨率并未随汽油价格上涨而上升。

  2004年头八个月中,消费者价格指数升幅为3.9%(年率),整个2004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升幅为3.3%。然而,导致这些数字上升的原因是能源价格,而不是非能源产品。重要的是,全球市场上

原油价格正趋于稳定,随着
墨西哥
湾炼油和天然气企业恢复生产,汽油和其它能源产品的价格将会回落。单就汽油而言,能源部的追踪数字显示,这个价格回落过程已经于九月份第二周开始。

  随着能源价格的回落,消费者价格指数将跌至3%以下,并向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水平(2%)靠近。在联储和经济学家眼里,2%的通膨率意味着价格水平稳定。

  仔细分析最近的生产力、劳力成本和批发价格数字之后,可以对经济的当前状况有更深入的认识。

  最近一个季度中,非金融公司的生产力成长高达6.8%(年率);与此同时有经验的劳动力却很充足——工资成长水平跟不上通膨率,单位劳力成本30多个月来基本保持稳定。

  虽然批发价格(如石油等自然资源,其价格由国际市场决定)最近几个月涨得凶猛,但中间产品的价格涨势不强,而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升幅度就更小了。

  企业当然愿意把生产力的优势转化为更高的利润,但进口产品和销售结构变化(网路的介入)导致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能够如愿以偿。

  要看到非能源产品价格将会回落的证据?八月份,最终消费产品(剔除能源)的批发价格下跌了0.2%,尽管这期间汽油价格飞涨。

  再者,加息不能消除飓风已经造成的后果,反而会增加重建工业生产能力的成本。至于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加息显然更是力不从心。

  零售以及消费者信心的下滑,表明全美消费者的情绪低落;联储不应该再在错误的时机加息,从而人为地加重人们的悲观情绪——它在布希第一任期内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

  假如联储在经济遭受飓风打击而且已经显露出放缓迹象的形势下依然强行加息,将毫无必要地使经济面临着陷入衰退的风险——他在布希第一任期内倒是的确实现了这个“成就”。

  一句话,通膨并不成为联储继续加息的理由;相反,经济成长的放缓和卡特里娜后果的不确定性,应该促使联储暂停加息,因为加息有可能使经济放缓演变为经济衰退。

  格林斯潘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吗?或者说,格林斯潘能否从他自己的错误中学乖一点呢?

  (本文作者:Peter Morici)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