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 正文

社交媒体损害青少年健康 英少女现身说法

2015年09月17日 13:38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16日,英国《卫报》网站刊登了一位十六岁少女的专栏文章,指出社交网站的流行和对社交网站的依赖已经对十多岁的青少年,尤其是少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并呼吁教育部门采取行动:

  数字世界正在向当今十几岁的青少年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一点我们的感觉清楚无比。现在我们有太多的社交媒体渠道: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napchat、Tumblr等等。我明智地决定不上Snapchat和Instagram,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十四岁的妹妹承受着怎样的社交压力。如果我妈妈在晚上十一点关了WiFi,妹妹就会央求我用自己的手机做热点让她上网。她总是需要再刷新一遍自己的Snapchat故事,或者是回复一条两分钟前发来的消息,因为她不想让朋友觉得自己忽略了他们。如果我拒绝给她做热点,让她明早再上网,总会听到“你要毁了我的社交生活”的抱怨。尽管我们其实是同龄人,我有时还是会觉得她这份疯狂有点令人难以理解。

  一次最新的研究发现,十几岁的青少年如果在夜间上社交网站,很可能会破坏他们的睡眠,增大患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风险。受调查的青少年谈起了自己的心理压力,他们觉得自己似乎必须每天二十四小时在线,如果他们不能立即对网上的互动做出回应,就会导致焦虑。这些孩子对社交媒体的感情投入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五分之一的中学生会晚上醒来,登录自己的账户,只为了确定他们没有错过什么。

时过午夜还不能离开社交媒体,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其实不止青少年,很多成年人也是时过午夜还不能离开社交媒体,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最要命的是,很多人都知道,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其实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因此,夜间使用社交媒体无疑是对健康有损害的。研究发现,尽管十几岁的时候,人每天需要九个半小时的睡眠,但是现在,这些孩子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七个半小时。睡眠缺乏会让他们疲倦、易怒、情绪低沉,而且还会增大着凉、患流感和肠胃炎的概率。现在,我在学校总是无精打采,而到了晚上两点,却还在线上和一位男生聊天,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只有我一个。在学校,我的大多数同学看上去也都是精疲力尽的样子。

  放暑假的时候,我丢了手机。在大约一周的时间里,我都没有手机可用,那简直像是一场灾难。我太爱我的手机了。它可以让我立即获得各种信息,持续和我的朋友们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当中正发生什么。因此,没有手机的那一周,我始终感到焦虑,害怕自己错过了什么。到那一周结束时,我已经习惯了没有手机,而且很享受远离社交媒体的感觉,但是心中依然有那么一丝悲哀的感觉挥之不去——那些我错过的对话,原本该发出的信息,朋友共享的有趣视频,以及那些我或许永远不会知晓的夜间交谈……

不知从何时开始,手机变成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不知从何时开始,手机变成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国家公民服务计划的另外一次调查发现,在感到忧虑的时候,女孩子往往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寻求安慰,而不是和父母谈心。这调查还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到紧张和有压力,平均一周两次。

  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明确地显示,社交媒体正在向十几岁的少女施加着怎样不成比例的压力。我的身边到处都是例子。必须做到完美的压力——必须样貌完美,行为完美,身材完美,朋友圈完美,被点赞的数量完美……如果你真的达到了这些荒谬的高标准,自我厌弃和欺负他人的新篇章就开始了。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一次又一次,这些关于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不断得出相同的结论,我们都已经了解了所有的道理,也都听说了各种线上霸凌和危险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这些研究证明,我们必须确保个人、社会暨健康教育在学校当中的法定地位,确保它能够覆盖从合理饮食到睡眠等一系列方面。可现实是,教育部长摩根(Nicky Morgan)和政府中的其他人却依然拒绝采取任何行动。所以,我要请问:我们还在等什么?为什么对这些损害国家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情视若无睹?难道我们还要等到更大的麻烦发生?(子衿)

文章关键词: 社交媒体教育青少年健康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中央公车改革完成:封存3868辆
  • 体育欧冠-切尔西4-0大胜 巴萨遭吊射1-1罗马
  • 娱乐李晨晒与范冰冰亲密合影庆生 甜蜜互靠
  • 财经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获国务院通过
  • 科技O2O美甲师生存现状:五险一金都没有
  • 博客马云为什么说“不能愚蠢地捐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15岁萌妹子入南开学医:我想做个好医生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钮文新:中国不要学美国式的金融
  • 马光远:负利率时代如何守住财富
  • 刘光宇:楼市为什么还是不提气
  • 首山:A股熔断机制将助跌
  • 张化桥:货币战争是个软柿子
  • 易宪容:张育军被调查对中国股市意义
  • 水皮:张育军毁了中信证券吗
  • 叶檀:经济下行为什么坚持去杠杆
  • 齐俊杰:出租车改革不过是螳臂当车
  • 张明:我们仍将深陷在美元陷阱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