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索罗斯眼中的信贷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 02:31  证券日报

  克里斯蒂娅-弗里兰

  2007年8月17日,周五,21位华尔街上最具影响力的投资者在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位于纽约长岛(Long Island)东端南安普敦的家中会面吃饭。一周、甚至是更早之前,全球信贷危机的首轮冲击波已开始蔓延,当时,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冻结了其三只基金的赎回。作为回应,各大央行纷纷向货币市场注入巨大的流动资金,以期让全球的银行之间继续互相借贷。

  金融危机的预言家

  那是个闷热的夏天,客人们吃的是鲈鱼、水果沙拉和小甜饼,不过气氛颇为严肃,或许说正式更合适。索罗斯的客人包括:对冲基金老虎基金(Tiger Management)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前普惠公司(PaineWebber)首席执行官、现Lightyear Capital公司创始人唐纳德·梅隆(Donald Marron);专事做空股票的对冲基金Kynikos Associates公司总裁詹姆斯·夏诺斯(James Chanos);对冲基金Pequot Capital首席投资策略师拜伦·韦恩(Byron Wien),以及他这次年度聚会的召集人。参与这次聚会的人将之称为“基调午餐”(Benchmark Lunch)。

  “在晚年,他博得了一直想要的认可,”韦恩说,“他事事如意。身体很健康,他支持的候选人获胜,他的生意也非常稳固。”

  反传统的“局外人”

  在过去的18个月中,这种理性预期理论一直在受到打击:其学术上的最黑暗时刻或许是2008年10月23日,当时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向国会承认“模式存在缺陷”。索罗斯指出,格林斯潘和他的支持者所提出的“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尤其是他们对“金融市场会自我纠正”这一假设,是引发目前的这场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理论蒙蔽了政策制定者,它也是要为这次经济破裂负巨大责任的“各种综合性金融工具和估值模型”的理论基础。

  相反,索罗斯将这次危机视为“反身性”的一个活生生的说明。市场并未反映客观“真相”。市场参与者相信房价总是会上涨;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晦涩难解的金融工具,确实配得上“3A”评级,这些信念创造了一个新的现实。最终,“超级泡沫”无法再持续下去了,于是就出现了2007年的信贷危机、2008年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等等。

  作为一个投资者和思想家,索罗斯总是能在乱世中兴旺发达。但他一直有点不合群。他回忆起他1947年去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时是如何“发现孤独”的。后来,当他先是在伦敦,后是在纽约,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套利交易员开始逐步开创局面,直到成为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时,他在华尔街和学术界,用他的一个私人股份投资公司的熟人的话说,依然有点“怪人”的味道。人们常常用“有魅力”一词来形容他,但很少有人把这位身体健康、古铜色皮肤、曾离过两次婚的亿万富翁,视为知己。“如果我对印巴关系有想法,那么我会找他来讨论。”韦恩说,“但是如果我在婚姻上遇到问题,我想我是不会跟乔治去谈的。”

  讨论聚焦在一个简单的问题上:经济衰退是否正在迫近?尽管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答案,但是在那个天气阴沉的下午取得的共识却不是这样。在那天午餐后写下的一个备忘录中,索罗斯多年的好友韦恩写道:“结论是:我们很可能处于经济放缓和市场修正之中,但是,我们的经济不大可能陷入衰退,不会出现熊市。”只有两个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其中的一个就是索罗斯,午餐结束时他确信,多年来他一直预言的全球金融危机终于开始了。

  重振量子基金

  他的结论立即得到了印证。六年前,在索罗斯经营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Quantum Funds)的首席交易员斯坦利·德鲁肯米勒(Stan Druckenmiller)离任后,索罗斯将这个基金转化为一个“投资不那么咄咄逼人的工具”,并将之重新命名为“捐赠基金”,这个基金会把大部分资金转让给外聘基金经理。现在,索罗斯意识到,他必须重新回到游戏中去。今年冬天,在他位于曼哈顿市中心的办事处会议室中,他在一个长达两小时的会谈中表示:“我不想看到我多年积累的财富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我回来了,建立了一个宏观账户,用以抵抗我所认为的公司风险敞口。”

  索罗斯的主要目标是保住他的财富。但是,正如他在事业上一贯展现的,他对时机的把握和金融上的洞察力,使他的信誉提升到了思想家的高度,这一点在2008年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2008年5月和6月,在他开始著书立作的20多年后,他的第9本书《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一举登上了美国和英国的畅销书榜单。10月,他收到邀请,请他就当前的金融危机到国会作证。11月,他长期支持的总统参选人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击败了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成功当选美国总统。

  作为投资者,索罗斯最著名的(或者说是最臭名昭著的)投机行为,是他在1992年攻击英镑的豪赌。这场赌博让他赢得了10多亿美元,英国媒体因此也给了他一个恶名——“让英格兰银行破产的人”。后来的结果表明,那次打赌也是对他特殊才干的完美诠释。很多过去和现在的基金经理都认为,这种特殊才干是他成功投资事迹的核心因素。

  事实上,索罗斯最著名的投资并不是他自己的主意。据索罗斯和当时量子基金经理德鲁肯米勒说,想出做空英镑这一点子的人是德鲁肯米勒。但是当德鲁肯米勒在和索罗斯第二或者第三次检查这项计划时,索罗斯告诉他的这名得意手下,胆子要大些:“我对他说:‘直扑要害!'。”于是,德鲁肯米勒恰当地加大赌注——后来,索罗斯在采访中称,量子基金和好几只相关的基金,把赌注金额加到了接近100亿美元——索罗斯不仅赚到了巨大的财富,而且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敏锐的政治嗅觉

  索罗斯对于大变革的敏锐嗅觉,是他投资风格的第二个关键点。《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塞巴斯蒂安·马拉贝(Sebastian Mallaby)正在写一本关于对冲基金历史的书,他表示,索罗斯寻找的是“大局转变的时刻,而不是渐进式改变的时候”。马拉贝引用了索罗斯的一些事例作为案例:索罗斯最闻名的两次货币交易——量子基金卖空英镑,和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签订时,索罗斯打赌美元兑日圆将会贬值;以及那个并不那么广为人知的1973赌局,即他相信由于阿以战争的爆发,国防股会上涨。“反身理论并不是告诉你该做什么,它告诉你的是要密切注意变局时刻。马贝拉说,“这是一种思想方法。”

  索罗斯相信俄罗斯对改革的承诺,并将自己视为一个局内人,正是这两大信条导致了他的投机失败。作为一个局外人,索罗斯显然成为了受害者。“在俄罗斯之前,我从未有过如此大的失败。对他们来说,他们通过欺骗达到了目的。”

  成功下注奥巴马

  索罗斯读完奥巴马自传后,他坚信奥巴马是个“人物”。几个月后的6月7日,索罗斯在他位于上东区的家中为奥巴马竞选参议员举办了一场热闹的集资会。索罗斯及其家族捐资约法定最高限额的8万美元。

  他支持奥巴马的决定,与他一生都喜欢彻底变革是一脉相承的。他说:“我感到美国距其立国之本越来越远,是要停下的时候了。”就像在金融市场一样,索罗斯押在系统性转型上的政治赌注——支持奥巴马,以及他早先反对伊拉克战争和“反恐战争”的态度——得到了回报。

  从金融家到思想家

  对索罗斯来说,现在,与时代精神相符产生了一个让人感到高兴的后果,那就是人们开始把他真正视为一位美国公共政策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问题的思想家。11月份,他与另外四位同样收入极高的对冲基金经理一起在国会作证时,人们很尊敬他,甚至对他十分敬重——而不是目前对待亿万富翁金融家的那种主流态度。

  对索罗斯来说,国会山有人听他的,更广泛地说,全球决策者也听取他的意见,这些都非常重要。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比金钱、比他的基金会的政治成就和社会成就更重要的——是留下不朽的思想财富。他把反身性(reflexivity)形容为“我的主要兴趣”。即使在索罗斯通过其基金和基金会在金融和社会领域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时,他还是为不能被认为是一位严肃的思想家而深感挫败。在他的最新著作中,有一章冠以“失败哲学家自传”,还有一次,他将在维也纳大学的讲座取名为“失败的哲学家再次尝试”。年轻时,他想成为一名学者,但“我的成绩不够好”。

  另一个阻碍索罗斯获得学术声望的障碍,是他自己承认他“恐惧”形式数学:“我理解数学概念,但我害怕数学符号,因为你很容易在它们中间迷失方向。”事实证明,这种恐惧不会阻碍他在金融定量世界的成功,但对他在经济学领域的声望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学人中间,他的不利因素是无法用流行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斯蒂格利茨(Joe Stiglitz)说。但斯蒂格利茨相信,他这位朋友的著作已越来越被接受了,这部分多亏了金融危机:“我想,那些对思想感兴趣的经济学家,是把他的作品当作一个思想而认真对待的,这能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主意。”

  (本文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版主编)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