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超级坏账银行:奥巴马政府的天真方案(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01:24  21世纪经济报道

  太天真太简单的方案

  在1号闭幕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新浪财经注:此处疑为笔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应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表示,如果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推行所谓的“坏账银行”来购买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将可能导致美国政府的债务大增。

  斯蒂格利茨在论坛的一次小组讨论会上表示,这种做法无异于拿美国纳税人的“现金去换垃圾”。他认为,该计划将导致纳税人为多年来银行的过度放贷行为埋单,而政府原本可以用这些钱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斯蒂格利茨还说:“在获得劣币之后将难以得到良币,而且政府债务将非常难以管理。”

  而Albertson对本报记者说,他认为“坏账银行”这一方案有几大谬误之处。作为专业金融人士的财长盖纳肯定不会不知道这些问题,只是在高达三分之一律师出身的国会议员面前,他和他的金融团队可能会被迫做出一个“外行”的方案来。

  “首先,国会议员们一直在批评为什么接受第一期3500亿美元的银行们,没有把这些钱花出去而是放在银行里。这就是一个很无知的批评。因为银行业借贷出去的是吸纳的居民存款,而不是核心资本。银行需要这些钱来补充他们的资本金。然后用资本金来吸纳更多的存款,这样才能形成新的贷款规模的增长。”Albertson说。

  例如,据美国财政部1月27日的最新统计数据,财政部共计向近350家美国金融机构购买了优先股,总计金额达到2600亿美元。这其实是向近350家机构注入了2600亿美元的核心资本。当然,接受纾困的这些金融机构并非都是银行,还有很多“太大而无法倒下”的金融机构,如AIG获得400亿美元注资,高盛获得100亿美元。但无论如何,在理论上近300家美国银行机构所获得的1940亿美元注资,是可以让他们增加近1.6万亿贷款的(以巴塞尔核心资本率12%计算)。

  事实上,在强力刺激下,美国银行业也开始现了放贷增长的迹象。上周四, 摩根大通的CEO James Dimon就向外界透露,在90天里,摩根大通新发放的贷款已经达到1500亿美元。James Dimon说,据他所知,很多摩根大通的竞争对手也在放贷。所以,美国公众认为美国银行业没有放贷的说法是不对的。

  “坏账银行”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Albertson指出,当前救济银行业是不能解决美国经济的核心问题的。

  “美国民众从1990年代存款率开始下降,所以华尔街通过找到‘投资者’来为各种消费贷款提供支持,例如保险公司、各种基金等。”Albertson在其完成的分析报告中这样写道。

  根据Sandler O'Neill的数据,整个银行体系为消费者和房屋按揭提供信用为4万亿美元。但是整个资本市场通过二级市场为美国的消费者和房屋按揭提供的信用为12万亿美元。

  而目前这一大块“信用”市场,随着美国资本市场的大幅震荡而正在大幅萎缩。这才是美国信用市场上的最大问题。

  “如果要填上这一块缺口的话,银行业需要增加1万亿-1.5万亿的资本金,吸纳6万亿的居民存款。”Albertson说。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需要有另外一个7000亿美元的TAPR3.0才行。

  最后,就是“坏账银行”实际上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把一堆坏账放在由政府管理的坏账银行里,可能是非常昂贵和非常低效的。”Albertson指出,“之前的1980年代,美国银行业确实有成功设立坏账银行的成功经验,但是当时是没有定价问题的。”

  事实上,本次金融危机中,引发巨大问题的不是基层的按揭抵押产品,而是基于基本产品之上的衍生产品。如次贷总规模仅7000亿美元,但次贷的衍生产品CDO/CLO市值则要巨大得多。而“逐日定价”的计价方法更让这些按揭抵押证券的价格难以估算。根据标准普尔的数据,以一份售价一美元的按揭抵押证券来说,银行业本身的估价97美分,而标普的估价只有87美分。如果按照市价,则有可能只有37美分。

  如此一来,如何将众多银行分成“好银行”和“坏银行”两部分,就变得十分困难。因为坏银行产生的亏损无法预计,所以如何管理好这部分“坏资产”就将变成政府的一大难题。另外,“好银行”何时可以慢慢填上自己的亏空,还纳税人的钱,可能也将非常漫长。众所周知,1990年代日本泡沫破灭后形成的银行坏账,在日本金融厅的严厉监督下,尚且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慢慢撇清。

  “我们认为,恢复整个美国经济的信心,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让普通美国人开始存款,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Albertson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奥巴马和美国经济未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