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股评论:跟花旗帝国说再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7日 02:19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月17日凌晨消息,《财富》杂志网络版周五发表文章,对花旗集团的分拆计划进行了评论,以下为此文概要。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潘伟迪(Vikram Pandit)最终决定拆散桑迪·威尔(Sandy Weill)一手建立起来的“摩天大厦”,但该集团剩下来的业务是能得到良好的整合而经久不衰,还是无法协调配合而迫使花旗清盘呢?

  花旗集团的命运越早清晰起来,银行系统的复苏也就将越早到来。

  市场研究公司NAB Research LLC创始人、分析师南希·布什(Nancy Bush)称:“花旗集团的未来将为整个银行业盖棺定论。全世界都在问同一个问题:‘银行运营模式还将存留几何?’”

  答案很简单:在花旗集团向摩根士丹利部分出售美邦(Smith Barney),并承诺剥离其2万亿美元资产中的1/3以后,剩下来的东西将是杂乱无章、疲弱不堪的。因此,花旗集团被迫将所有业务都出售给竞争者的可能性非常之高,而后者则将对这些业务进行整合,使其变成处于更好管理之下的自身业务。

  致乱之源

  首先,我们来看看花旗集团最初是如何陷入困境的。Oppenheimer & Co.分析师梅瑞迪斯·惠特尼(Meredith Whitney) 称:“花旗的坏账准备金已多年未达标准,其盈利的代价就是压低坏账准备金。”换言之,在经济繁荣时期,抵押贷款或信用卡的违约率极低,花旗在这一时期通过减少坏账准备金的方式来取得盈利,错误地认为好日子永远不会到头。

  此外,在前首席执行官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的领导下,花旗集团在债务抵押债券(CDO)、次级抵押贷款及其他产品中投入了过多的自身资金。只要在利率持续下跌、消费者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花旗集团就仍是一部高产的“利润机器”。在这一时期,该集团每年的净利润都在250亿美元左右。

  正是由于花旗集团坏账准备金过于低下及风险押注过于巨大的缘故,它所蒙受的损失要比竞争者摩根大通(JP Morgan)、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都要大得多。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经济繁荣时期给花旗的核心业务带来了根本性、结构性的问题。

  孰去孰留

  现在再来看看花旗集团可能会保留哪些业务:含企业贷款在内的美国及国际个人消费者和投资银行业务将跻身于该集团所将保留的业务之列;花旗集团此前曾承诺将出售个人消费者信贷部门;虽然明确表示无意出售表现良好的国债及证券服务部门,但对潜在买家来说,这却是花旗集团最具吸引力的部门之一,原因是该部门的业务是为公司和对冲基金提供资金管理服务。

  花旗集团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该集团旗下本土零售银行业务的覆盖范围太小。在美国,花旗集团仅拥有800家左右的分行,在美国存款总额中所占比例仅为2%。与此相比,美国银行拥有6000多家分行,控有存款总额的14%。

  过去几年中,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均已经建立起了“岸对岸特许经营(Coast-to-coast Franchise)”的模式,而花旗集团却在四处“游荡”中虚度了时光。

  正如南希·布什所说:“花旗集团从来都不是一个金融超级市场。”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等竞争者正在向世人展示,它们如何出售与花旗集团相同的客户抵押贷款、信用卡和汽车贷款,又是如何吸引小公司客户购买其资金管理服务。这些都是金融“超级市场”的技能,但花旗却从未掌握过。

  威尔创立了“花旗帝国”,但这一帝国的“土地”却从未得到过开垦。而现在,“帝国”大厦将倾。(唐风)

    相关报道:

    美股评论:坏银行 好银行

    美股评论:没了乔布斯 苹果变索尼

    美股评论:筑底工作任重道远

    美股评论:股价下滑不畏缩

    美股评论:希捷失去沃特金斯

    美股评论:花旗的分裂之路

    美股评论:股息才是大问题

    美股评论:雅虎新CEO硅谷制造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