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金融危机:我们缺乏前瞻性(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 02:18  第一财经日报

  “但是事实上,从2007年底到2008年1月,那时国际金融形势已经开始发展变化,当时发达经济体的流动性已经开始不足,像美国、欧洲、英国、日本都在1月份开始投放流动性。但是我们还是坚持继续从紧,没有作出调整,好像当时国际上的变化跟我们没有关系,事实上这个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我觉得当时对这个的认识并不是非常充分。”许善达总结说。

  他继续指出,2008年4月份学术界已经有观点认为:在一些沿海的地方出现了经济下行的一些先兆,不是继续向过热方向发展了。当然围绕这个判断,研究还算比较快,从2008年7月份将两防政策调整为“一保一控”,把大的宏观调控方向改过来,但是这个改过来,对国际上可能产生的问题准备还是不够充分。所以到了9、10月份金融危机进一步爆发,中国准备不够充分。

  “作为学术界来说,应该有更高的视野,更历史地看问题,应该更有预见性,更有前瞻性。但是实际上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当然也有人写了预警性的文章,但是总体来看,我们学术界对这样一个9、10月份连锁发生的经济危机,我们的前瞻性是不够的。”许善达说,我们理论研究已经滞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没有看到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这种种的变化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对于未来的学术研究,许善达认为,不应停留在原来的理论体系当中,过去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应该有一个突破,应该有创新。

  “另外,学术研究有一部分要研究对策,但也还要有研究战略问题。理论研究、战略研究如果出现错误、失误,或者说不够,对我们工作造成的损害,会远远大于一个政策制定不太切合实际所造成的损失。”许善达最后说。

  太相信美国的那一套

  另一位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中国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顾问之一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2008年中国对危机的认识整体不足,这种不足一直持续到9月份及之后的“两房”危机和雷曼倒闭危机,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估计不足,对危机之于世界的冲击程度估计不足。

  “这种估计不足的根源是我们对美国金融模式的认识,对美国那一套我们太相信了。”这位经济学家列举,比如所谓的泡沫是不可判断的,事前不可知、事后破裂了才知道,等等。

  他还指出,我们对美国经济金融体系的不健康程度认识不够,而这是有很大的问题的。美国经济是建立在地产和金融泡沫的基础上,这是一个根本的判断,但对这个根本的判断缺乏认识。一旦危机真正来了,来得这么突然,准备和认识不足就会产生冲击。

  这位经济学家还指出,对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影响,认识也不够,我们低估了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对于中国如何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分工,中国过去的一些认识是建立在全球经济金融顺利发展的前提下的。中国一直在不断地积累贸易和资本的双顺差,对这种积累的危险性没有估计到。

  “从长期来说,英美市场经济的模式问题、国际不平衡问题、金融体系货币体系的问题都需要评估,中国在实体经济和金融层面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也是一个需要加强研究的战略问题。”这位经济学家最后还强调了一点:很多问题国内主流学界没有认识到,西方整体上主流学界也没有认识到,但也有一些观察人士在之前观察到了危机的逻辑,这也是要承认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