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金融危机:我们缺乏前瞻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 02:18  第一财经日报

  徐以升

  2008年风靡中国经济学界的词语“不确定性”,最终没有往好的方向演变——在内外冲击之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急剧减缓的调整。时至旧年末新年初,多位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对2008年经济研究的反思性认识显得极具意义。

  没想到雷曼破产冲击波如此之大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现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1月6日在一次会议上回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008年的经济形势有什么出乎你意料的地方”的提问时指出,没有想到去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以后,世界供求关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各种产品的价格,特别是大宗商品的价格突然暴跌,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如此大的冲击。

  樊纲指出,中国经济的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趋势同时在起作用,国内的趋势上大多想到了,没有想到的是国际的趋势。

  “危机之前,在一定意义上也想到了,就是美国泡沫总归要破灭。但以这种方式破灭,而且是这么突然的方式破灭,确实没有想到。本以为次贷危机之后,泡沫会用几年的时间慢慢地逐步消化、渐进破掉,没有想到雷曼兄弟破产又爆发这么一轮大的冲击,以激进的方式破掉,确实没有想到。这也是一个案例,我们的经济学家也会长期地进行研究。”樊纲说。

  樊纲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该论坛聚集了约50位中国最知名的经济学家,是中国主流经济学界最知名的学术组织。

  我们对金融全球化认识不足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另一位成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1月10日在北大—林肯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时认为,美国由房地产领域的问题触发全球金融危机,而且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大幅调整,“至少我是完全没有想到,这说明我们的理论学术研究滞后于实践,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

  在演讲中许善达认为,金融、经济危机为什么没在较早阶段引起学术界的研究和关注,主要是由于两个环节上的滞后。

  第一个环节是过去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了解比较肤浅。过去我们对金融衍生产品也不是没有了解,但实事求是地说,这关注还是从一个很低水平的角度来看。完全没有意识到,衍生工具最后会形成这么大的泡沫,甚至会引发现在的金融危机。

  第二个环节是虽然我国在贸易全球化上获益,但对金融全球化的理解上有很大差距。他认为,中国是很积极地参与全球化,在加入WTO多年以后,中国在世界商品市场是受益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在世界货币市场、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领域里,我们的认识是比较迟的。

  “而恰恰是这两个问题,决定了此轮金融危机的深度与广度,由于在这些问题上的理论准备不够,所以在遇到这样一个金融危机爆发时候,我们的前瞻性不够。”许善达指出。

  他举例2008年的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指出,2007年底中国觉得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当时制定这个政策的依据,是国际上流动性过剩,中国流动性也过剩,这个决策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当时学术界的争论,是2008年的从紧,是维持2007年的从紧力度,还是要比2007年更紧,因为2007年已经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