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股评论:华尔街尚未死去(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 23:19  新浪财经

  约瑟夫(Fred Joseph)曾经担任Drexel Burnham Lambert的首席执行官,目前是顾问公司Morgan Joseph & Co.的总经理,他强调,“投资银行根本就没有消失。从行为方式中看来,它们将更像是顾问公司、承销商和放款商。或者也可以说,它们会更多像是银行,更少像是对冲基金。”

  在那些它们退场的领域之内,对冲基金、私募投资公司和专门投资银行其实已经在接过船舵了。今年早些时候,有报道称,Citadel Investment Group已经和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 Inc.(FIG)达成了贷款协议。

  当然,正如近期对冲基金关张潮流所显示的,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存在下去并兴旺发达的。华尔街研究咨询公司Tabb Group的分析师西蒙(Matthew Simon)一些对冲基金非常依赖证券贷款,即该行业所谓的保证金贷款,这些对冲基金近期无疑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不过,对于那些较大的公司而言,“市场总能够找到成功的办法。”西蒙表示,“需要资本的投资者总能够找到获取资本的途径。”

  艰苦岁月

  如前所述,伴随众多的玩家都不得不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信用情况确实是愈来愈严重紧缩了,可是这并没有阻止住一些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发生。

  比如贝尔斯登的券商业务部门,其水平绝对是行业一流,这一部门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在全速运转,只是头顶的招牌已经换成了JP摩根大通(JPM)。高盛内部出现了麻烦的对冲基金也没有关张大吉。史密斯强调,自由资金交易的确将有所收敛,但是并不会就此消失,除非未来出现一些“现在根本就不存在”的对杠杆手段的进一步控制。

  假如那些乐于承担风险的家伙对较为严格的控制感到不满,他们其实完全有自由创建自己的交易业务部门,可能是对冲基金,也可能是每年业务规模达到100亿美元的一流券商公司。私募投资公司完全可能对这些业务承担的风险感到满意。萨鲁奇指出,“它们其实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现金,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机会。”

  只是,它们未必一定就能够等到特别理想的机会。美林还可以继续是美林,高盛还可以继续是高盛。假如真的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就必须诉诸釜底抽薪的手段。联储的监管诚然是意味着更大的透明度,但是在新的法规出台之前,现在的情形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毕竟商业银行又怎样,该破产的也会破产。

  (本文作者:David Weidner)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