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购并是否“救市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00:16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1月31日讯】在走向衰退的道路上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似乎有人忘记了将衰退的坏消息告诉购并交易的运作者。

  虽然已经有一些观察家做出了可怕的预言,称购并的活跃程度将渐趋减弱,但是那曾经为市场去年巨大涨幅做出贡献的购并热潮似乎并没有降温的迹象。诚然,交易的范围或者特征可能正在发生变化,但是交易的确仍然是在不断地发生。交易面的这种稳定局面在相当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巨大的现金储备--私营资本目前大致持有2000亿美元以上的现金,正在时刻准备投入使用。

  悲观主义者们或许会另有强调。比如Thomas H. Lee Partners的狄诺威(Anthony DiNovi)在周三的一次研讨会上就指出,虽然现金是如此丰裕,但是债务整体而言也有2500亿美元上下。

  这些债务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银行手中,因此它们恐怕很难迅速开始为更多的交易进行融资。这就意味着私营化收购者不得不自行吞下收购目标的更多股份。迄今为止,这一巨大购并市场,其运作速度的确已经因此而有所减缓,不过也仅此而已。债务方面的麻烦困扰购并市场已经长达六个月的时间了,但是近期的情况却显示,交易仍然在不断酝酿和进行。

  针对中间市场的投资银行Harris Williams总经理艾维(Phil Ivey)表示,私营化收购者们“拥有大量可以投入运作的资金,它们仍然在寻找合适的企业目标。”

  积极的买家

  比如,在1月14日至1月18日的四天当中,三家私营化公司Thomas H. Lee Partners、黑石(Blackstone Group LP,BX)和贝恩资本(Bain Capital Partners)就在三家美国企业身上足足花费了33亿8000万美元。

  这还不算本周从两家科技行业竞争者身上爆出的最大交易:甲骨文(ORCL)出价78亿5000万美元收购BEA Systems Inc.(BEAS)。在购并业界,甲骨文历来有“策略买家”的名声。只要甲骨文觉得一家合适的企业股价遭到足够的打压,使得收购能够收到相应的经济效果,他们就会果断出手。

  观察家们显然不应该仅仅将视线对准甲骨文。

  股市2007年之所以能够有所斩获,购并及相关的推测是一个重要原因。只要一家企业有望出现在黑石、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或者Carlyle Group的收购名单上,投资者就会大力推动该股的价格上涨。

  在去年的春季当中,购并交易帮助推动了市场的上涨--从3月16日至5月30日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可是上涨了10.3%之多--那么,在今年当中,这些交易是否能够帮助推动投资者回归股市呢?

  “上市公司仍然拥有相对较高的股票价格和较为理想的资产负债状况。”芝加哥R.W. Baird的购并研究经理伯纳德(Steven Bernard)指出,“2008真正的变数其实是在于整体经济,后者无疑将会对企业利润和股票价格造成影响。这两大关键变数无疑会影响到交易活跃程度和交易的规模。”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