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评论 > 正文
 

苹果电脑:会不会成为手机厂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00:05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旧金山9月12日讯】上周三,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 Inc.)(AAPL)执行长贾伯斯(Steve Jobs)尽了最大的努力,低调处理公司介入行动电话市场的第一个动作。

  贾伯斯宣布,苹果公司将用一种更新、更漂亮的产品来取代广受欢迎的iPod。这盖过了他原本希望听到的消息:摩托罗拉(Motorola Inc.)(MOT)将推出一款装备iPod的新手机。

  然而挥之不去的一个问题是,苹果公司到底应该与硬体厂商联盟(跟摩托罗拉合作推出的Rokr手机就是一个例子)还是自主开发产品?

  这是因为,苹果凭藉其iPod开创的数位音乐市场,令它的长期对手微软(Microsoft Corp.)(MSFT)以及电话厂商眼红,于是它们密谋在可携音乐播放设备市场掀起激烈的竞争。

  简而言之,手机厂商打算在其产品中加入音乐下载功能,而微软则急于向电话厂商提供这方面的软体。

  苹果仅仅把软体授权给某家电话公司而不是开发它自有的手机产品,这是否足以保护它的市场领导地位?这个话题引起了分析师的激烈争论。

  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曼斯特(Gene Munster)说,“如果苹果继续追求类似于它跟摩托罗拉的关系,那将失去一次机会。”曼斯特是苹果的长期牛派,对该公司的评等为“超越市场表现(outperform)”。

  曼斯特承认,苹果将从这种安排中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摩托罗拉和行动电话业务运营商Cingular Wireless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广告宣传。

  仅仅这一点,对苹果来说就可能节约数亿美元的行销成本。

  然而曼斯特认为,苹果并未因为销售的每部行动电话而得到权利金收入,尽管合作的细节没有公布。苹果、摩托罗拉和Cingular都拒绝就此事发表意见。

  曼斯特说,“从营收的立场看,苹果的好处可能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多。”

  NPD公司手机研究部门负责人斯特罗瑟(Neil Strother)同意曼斯特的观点,他认为,苹果为Rokr手机修改了iPod客户端软体,这个开发成本应当有所回报。

  斯特罗瑟说,“我宁愿苹果希望获得某些实际的东西,”而不仅仅只是免费的品牌行销。

  然而他认为,苹果如果打算尝试生产自有品牌的手机,那简直是疯了。

  斯特罗瑟说,“手机制造是一项竞争残酷的全球性业务,即使像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样专门生产手机的巨头,日子也不轻松。”

  不过手机这门生意的特点之一是规模大,每年销售的手机多达数亿部。

  斯特罗瑟说,“难道苹果真的打算一个季度生产20万部手机?”这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更不用说会大大分散公司的精力。

  如果消费者反馈回来的讯息是:他们偏爱用iPod听音乐,而不喜欢把它当作一部手机,那么贾伯斯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如果Rokr手机和竞争产品——如新力易立信(Sony Ericsson)的类似手机——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那可能不得不面对微软的挑战了。

  还有一个因素可能决定贾伯斯是自主开发手机还是与手机厂商合作,那就是:历史。

  1980年代,苹果决定成为同时提供硬体和软体的公司,并拒绝与个人电脑厂商共享它专有的作业系统。

  而微软则专门从事软体开发,并将产品授权给所有大型硬体厂商,包括IBM、康伯(Compaq Computer,已为惠普收购)和戴尔Dell。

  大家知道,结果对苹果并不有利。十年之后,微软的软体占到了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80%以上,而Macintosh作业系统在1980年代中期即超过10%的苹果公司,却被挤入一个小市场,主要为教育、艺术和图形设计人士所喜爱。

  今天,苹果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上仅占5%的份额,要不是贾伯斯突发奇想把苹果转变成数位音乐行业的领导者,它的市场份额仍将少得可怜甚至进一步下降。

  苹果公司透过iTunes线上商店售出了五亿多首歌曲,iPods的销量几乎达到2200万部。迄今为止,它显然摸清了数位音乐的正确模式。

  鉴于历史的教训,苹果公司当真希望成为与诺基亚和其它公司竞争的手机厂商吗?

  可能不会。

  贾伯斯更有可能从历史教训中学乖了,从而宁愿与手机厂商合作而不是跟它们作对。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贾伯斯如何找到合适的收费方式。

  (本文作者:John Shinal)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