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正文

全球央行将迎 “紧缩之夏”?股市汇市可能大变天

2017年07月05日 18:10   汇金网 微博 收藏本文  

  汇金网讯: 美联储上月宣布近半年来第三次的加息,同时市场企盼已久的“缩表”路线图也终于出炉。这似乎吹响了全球主要央行政策全面转向紧缩的号角。在美联储政策会议过后不久,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也在公开讲话中表示,欧元区与通货紧缩进行的战斗已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瑞典央行也表示,在通胀预期走高和外部风险因素消退的背景下,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已经相比以往“大大降低”。

  因而,原本在美国独立日假期之后就该进入传统夏季淡季的全球金融市场,今年却会因为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这一旋律的浮现,而在这个夏天里变得异常热闹。对投资者而言,已能从一系列的信号中看出端倪,比如各国债券收益率正在走高,与此同时美元则在相对欧元、加元、英镑和其他一系列货币走软,显示在政策紧缩预期上已不再是美联储一家独大,而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都有所跟进。

  法巴银行(BNP Paribas)的首席市场经济学家表示,在经历了多年量化宽松之后,许多资产价格都已被高估,而换而言之,这意味着全球央行关闭龙头,甚至开始从资金池抽水的状况,可能将令股市面临更多下行压力,近期欧股和美股就不约而同出现了中期见顶的形态。而这一状况也不由得让然联想起2013年5月美联储宣布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QE)时,全球市场所曾出现过的所谓“缩减恐慌”。而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BBH)的经济专家辛恩(Win Thin)则也指出,事实上在欧央行透露了缩减QE的预期后,欧股的表现已够得上是一次小规模的“缩减恐慌”。

  透露出紧缩信号的还不止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霍尔丹(Andy Haldane)上月突然由鸽转鹰,认为英国央行时隔十年以来首次加息25个基点的行动可能已迫在眉睫,而他也强调,即使在加息后,英国的货币政策依旧会处于超常宽松状态。

  然而,从开始缩减QE,到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政策紧缩周期,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基于美联储的先例,这一过程耗费了整整两年时间,而情况对欧洲央行而言或许也是类似的。与此同时,如果薪酬和通胀增速不及预期,那么加息的步伐还可能慢于预期,就像美联储之前在2016年全年只加息一次的状况一样。

  但无论如何,在18个月期限内加息四次提升利率水平达1个百分点的美联储仍是走在队列最前面的,然而,近来美元持续回落的状况却给出了明确信号,那就是美联储不再是政策紧缩道路上的孤单领跑者,全球其他央行的紧缩力度预期已盖过了美联储年内再加息一次的前景。

  除了上文所透露的英国央行加息预期之外,投资者正尤为关注欧洲央行的政策前景,上周行长德拉吉的讲话就令市场震惊,这也或许意味着,欧洲央行宣布缩减QE的时间点很可能提早到9月,而不是预期中的年底。而瑞信分析筛则就此认定,缩减QE在2018年伊始之际就会正式启动。虽然,德拉吉在讲话中也确实留有余地,称欧洲央行会密切关注通胀率的走向,在通胀未完全达到2%预期目标之前,将避免操之过急的紧缩行动。

  而在此之后,其他一些国家的央行也可能会跟进,比如受困于本国房产泡沫之苦的加拿大央行和澳洲及新西兰联储,也都已经在经历了多年的低利率政策之后,悄然把加息加入了政策备选项目录之中,这也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在加息预期的助推下已相对美元先行走强。同样,挪威央行也在政策声明中删除了进一步降息的前景预期。

  而对于过去数年间已因为反复无常的汇率干预政策而背上了骂名的瑞士央行来说,欧洲央行政策收紧预期引发的欧元涨势可谓是一场及时雨,这将令其汇市干预负担大大减轻。

  不过,在全球央行进入紧缩周期之际,却也不乏例外者,至少日本央行眼下就没有任何缩减QE的意向,一年80万亿日元的宽松力度仍将雷打不动。而作为全球第一个开始,最后一个结束QE的主要央行,也只有日本人才有如此强硬的“不见通胀不撒手”的决心。

责任编辑:李兀 SF05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文章关键词: 联储 全球央行 紧缩政策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关注更多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IS杀害中国人质 外交部连夜回应(图)
  • 体育水花46分勇士惊魂19连胜 哈登29分火箭负
  • 娱乐陈冠希:我努力给你们看 艳照门是意外
  • 财经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获国务院通过
  • 科技盘点那些被资本赶出局的CEO
  • 博客实拍:北京雾霾爆表有多严重(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大学生招聘会现场被量胸围 教育盛典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钮文新:当心人民币加入SDR的陷阱
  • 余胜海:SDR给中国带来有限经济利益
  • 肖磊:人民币纳入SDR加速楼市调整
  • 马光远:人民币莫掉入老帝国金融陷阱
  • 易宪容:人民币入篮不一定就升值
  • 徐斌:人民币加入SDR 只能做多中国
  • 孔浩:A股“尿完”才会一地鸡毛
  • 钮文新:人民币加入SDR又能怎样
  • 余胜海:人民币加入SDR有什么好处?
  • 宋清辉:纳入SDR是人民币大时代来临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