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正文

加息预期提振美元 风险资产波动加剧

2016年10月20日 05:1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微博 收藏本文  

  美联储再次加息步入倒计时,美元近期重拾升势。10月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2.3%,有重夺100关口之势,这与去年底美联储首次加息前的情形高度相似。

  与此同时,风险资产波动加剧,美股在刷新历史高位后震荡回调,新兴市场货币显著走低,大宗商品走势分化。

  加息预期主导美元走势

  10月以来,美元指数涨势凶猛,从95.4附近飙升至98附近,刷新七个月高位。这一强劲表现与去年底美联储启动加息前十分相似,去年11月美元指数全月涨幅曾达到3.4%。

  与去年底相似,美元此番重拾升势的最大动力来自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在9月的议息会议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内部在是否马上加息的问题上出现五年来最大分歧,10名投票委员中有3人支持马上加息,对维持利率不变投出了反对票。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会后也公开表示,年内加息一次是合适的。这令市场对美联储将加息的预期陡升。

  议息会议结束以来,美联储高层又接连发表鹰派言论,越来越多的委员呼吁尽早加息,避免低利率时间过长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18日表示,如果利率继续保持在目前低位,未来美国经济可能面临更长期更严重的衰退,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证据显示出不稳定性风险加大,但低利率可能威胁金融稳定。

  最新的经济数据也支持继续加息的预期。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长2.2%,连续11个月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水平。

  据芝商所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数据,交易员预计美联储11月加息的可能性为8%,12月加息的可能性达到70%。在最新报告中,高盛将美联储年底前加息的预期从65%上调至75%。

  与去年底的情形有所不同的是,除加息预期外,美元本轮走强还受到英国“脱欧”后续影响的不确定性等其他风险因素的激励。从指数构成来看,本轮美元指数的上涨受英镑贬值的影响尤为显著,10月以来英镑兑美元累计贬值幅度已超过5%,自6月以来的累计贬值幅度高达15%。

  中期走势有分歧

  有分析人士指出,加息预期叠加美国大选、英国“脱欧”及其他地缘政治风险事件,有利于美元指数维持强势,但中期而言上涨空间可能有限。一方面,市场已经定价美联储12月加息,美元利多基本兑现,同时考虑到美国经济增长不如以前的复苏周期那么强劲,美联储加息进度预计十分缓慢,对美元的提振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全球其他主要央行虽然继续维持宽松政策,但对刺激政策的有效性和负面影响的担忧上升,推行新刺激政策的力度可能不及预期,这也会削弱美元兑其他非美货币的上涨动力。

  花旗在最新发布的月度市场前瞻报告中预期,美元指数中期或维持在下行通道之中,美元兑G10国家货币可能贬值3%-4%。从长期经验来看,美元的升值周期一般维持5-6年,意味着本轮从2011年开启的美元升值周期已经处于尾端。

  花旗分析师指出,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重心已经开始从汇率角度转移。欧洲央行的政策焦点更多集中在信贷释放通道上,日本央行则引入对于收益率曲线的管理制度,未来日元汇率可能回到由基本面决定的情况。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欧元和日元可能走强。

  本周四,美国总统大选第三场辩论将鸣金开锣,两党总统候选人迎来大选前的最后一次直接交锋。市场分析师预计,如果希拉里扩大与特朗普的优势,则股市等风险资产将获得支撑,也将利好美元,反之美元、股市将下跌,日元和黄金将获得青睐。

  法国外贸银行分析师指出,在全球贸易衰退之际,考虑到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立场,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将尤其受到外汇市场的关注。如果希拉里获胜,将不会影响美元逐渐升值的基本判断。如果特朗普获胜,政治和经济层面不确定性上升可能在短期内有利美元,但中期而言,由于滞胀的幽灵将在美国国内浮现,最终可能对美元不利。除了总统人选,大选后美国参众两院的组成情况也可能影响汇率。

  相比之下,高盛则对美元前景一如既往地表示乐观。该行分析师认为,美国的周期性繁荣将使美元对G10货币重返强势。经过多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之后,美元面临大幅升值压力,12月加息的预期会进一步对美元形成支持。预计在本轮政策紧缩周期内,美联储将加息300个基点,美元将因此上涨15%。鉴于市场定价非常鸽派,美元“上涨的门槛很低,但大幅下跌的门槛却很高”。

  市场风险偏好脆弱

  在美元走强的同时,风险资产陷入震荡。美国股市已连续两周下跌,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走低,人民币土耳其里拉、南非兰特、马来西亚林吉特韩元等兑美元纷纷贬值。

  眼下金融市场避险情绪浓厚。据彭博报道,投资者正以史上最快的速度买入“股市保险”,目前对冲追踪标普500的ETF下跌5%的相对成本已经是押注该ETF上涨的成本的两倍。

  另据美银美林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当前全球投资者的现金持仓比例达到5.8%,较9月份的5.5%进一步上升,逼近十五年新高。欧盟瓦解威胁、债市崩盘担忧以及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的可能性,是投资者最担心的三大风险。

  激发市场避险情绪的部分原因在于,一些投资者对流动性拐点即将出现感到担忧。在英国“脱欧”公投后,市场原本预计美联储将推迟加息甚至可能重启宽松,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将加码宽松。但自8月末以来,上述预期被逐一打破,不但美联储可能在短期内加息的预期显著升温,欧日央行也都按兵不动,宽松节奏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9月以来,各主要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呈现全面反弹之势。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7月初1.3579%的低点升至目前的1.7440%,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0.189%回升至零以上,一度升至0.07%,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破1.1%,创下英国“脱欧”公投以来新高。

  有市场人士指出,美元和美债收益率持续上涨,可能导致新兴市场再度出现资金外流的情况。而第四季度金融市场将迎来诸多重量级风险事件,势必将推高市场波动性,波动性的上升通常不利于风险资产。

  美元走强 难阻商品升势

  □本报记者 张利静

  就连强势美元也拦不住大宗商品上涨的心了。今年5月份以来,美元指数不断攀升,截至目前徘徊在近7个月来最高点附近。然而,进入9月份,一向与美元走势呈负相关的大宗商品却不再听从指挥,与美元并肩上涨。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四季度美元指数将大概率保持强势。在此预期下,分析人士认为,大宗商品未必就“低眉顺眼”,部分商品可能在基本面支撑下继续走牛。

  美元指挥棒上半年“很灵”

  近期,多家研究机构指出,国际汇市形势加速转变,其结果大概率指向美元兑大多数货币将强势复苏。

  向前追溯,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负相关关系明显。以5、6月份为界,美元指数先抑后扬,而代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先扬后抑。

  美元走势一直是解释大宗商品定价机制的重要因素。在统计学上,二者在大多数时候存在负相关关系。究其根源,市场研究人士指出,大宗商品可理解为一种能与美元交换的货币,每当出现经济下滑、需求萎缩的预期时,人们通常抛商品而购入美元,美元升值;反之,当人们以美元换商品时,美元贬值,商品价格攀升。此外,投资者对此关系的应用也放大了这种负相关效应。

  5月份以来,美元指数多头趋势渐趋清晰。南华期货分析师方宇森指出,美元近期的强势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美国经济数据好转及加息预期的推升;二是非美国家经济仍未走出衰退,导致非美货币疲软。

  那么,作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传统指挥棒之一,美元的节节上涨能否敲响今年以来大宗商品“牛市”的丧钟?分析人士并不如此认为。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分析师表示,从期货市场来看,虽然大宗商品走势普遍与美元走势呈反向,但单单是美元因素,并不足以造就上半年的商品“牛市”,同样地,美元因素对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商品走势的影响也要综合考量。

  商品或震荡攀升

  9月份以来,在美元指数攀升的同时,CRB指数也发起了两轮上攻。二者之间的负相关性表现弱化。尤其是国内市场,近期表现似乎已经无视强势美元的利空。

  国泰君安期货金融衍生品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分析师陶金峰认为,来自四方面的利好共振支撑了大宗商品9月来的强势行情。消息面上,今年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符合市场预期,与前值持平,年内经济增长有望达到6.7%左右。资金面上,9月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和前值,显示实际货币偏宽松,有助于经济企稳回升,也有助于商品期货反弹。基本面上,9月,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速,社会消费增长稳健并好于前值和预期,但是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预期和前值。政策面上,今年前三季度“三去一降一补”五大经济任务取得实效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落实和推进。

  从国际市场来看,美元指数的表现主要作为金融因素计入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它对黄金、原油等金融属性较强且具有避险保值功能的品种来说,影响最为直接;但对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以及铜、铝、锌、铅、镍、锡等有色金属来说,影响偏弱。后者更多受天气及各种产业基本面等因素制约。

  而就连以往与美元指数关系负相关关系突出的原油走势,近期也不再对强势的美元“低眉顺眼”。世元金行研究员龚文佳指出,近期原油价格节节高升,同样美元指数也在不断走高,主要是因为原油市场基本面传出积极信号,而美元走强只能限制油价的涨幅,不能阻止原油价格上涨的趋势。“受供需因素影响,美元指数走强对原油、铁矿石这些商品的压力并没有表现得十分强劲。”她说。

  展望四季度,陶金峰预计,近期美元指数不断走高,再次逼近98点大关,但是对于国内商品期货利空影响并不大。预计四季度美元指数将大概率上攻100点,因美联储在今年12月加息仍是大概率事件。这将在客观上对后市商品期货反弹构成一定程度影响,不过主要是抑制贵金属期货反弹,对黑色期货和能源化工期货抑制作用较小,对有色金属和农产品期货抑制作用也有限。今年四季度,在美联储加息之前,预计商品期货整体上仍将维持震荡攀升走势。

  资金重新布局 新兴市场面临冲击

  □本报记者 张枕河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市场对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高企,近期美元汇率持续走强,各路资金开始重新布局美元资产,而近期表现较好的新兴市场或再度面临冲击。

  新兴市场股汇同跌

  在最近的1个多月内,新兴市场股市和汇市均走软。印度股市从顶部下跌了5.3%,港股从顶部下跌了5.4%,泰国股市从顶部下跌5.2%,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股市平均从顶部下跌3%左右。

  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近期普遍出现明显的贬值,新加坡元最近两月贬值约4%,韩币贬值约3.5%,泰铢贬值约3%,马币贬值约5%。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美元汇率不断走强,而欧洲与日本等货币政策也露出短期拐点的迹象。随着发达市场国债收益率的上行,推动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的套息交易或将难以为继。资金从亚洲新兴市场撤出,因而导致了这些市场同时出现汇率贬值和股市下跌。

  此前新兴市场曾持续“净吸金”。监测市场资金流向的机构EPFR数据显示,资金持续12周流入新兴债券市场,截至9月底,今年以来流向新兴市场的资金高达300亿美元。

  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对于新兴市场而言,经过2016年初的惨烈下跌之后,市场会有学习效应,这一回应该不会等到美联储加完息之后再作反应,甚至可能会提前抢跑,因此近期新兴市场股市的调整就可以理解为“聪明资金”的提前撤出。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包括意大利公投、美国大选、美国加息、英国脱欧等几乎都赶在明年3月份之前兑现,而一旦出现意外,肯定会对风险偏好形成巨大的冲击。所以短期而言肯定是谨慎为上,配置安全资产为主,包括现金、国债和黄金。

  资金外流压力加大

  业内人士指出,在套息交易中,投资者收益的决定因素,主要来自不同国家较短期限国债的利差。通常而言,投资者会借入成本较低的发达国家货币,并在收益率较高的新兴市场建仓。但是近期这种推动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的交易策略,已经开始因为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的上扬而遭到威胁。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报告中表示,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就业市场的改善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企稳,令投资者认为通缩压力已经消退,这也意味着债券收益率将要走高。避险资产的高估值,过去推动了股票以及其他收益率较高资产的价格,为资金向亚洲新兴市场的流入提供了支撑。但如果发达经济体债券收益率开始上行,那么此前资金向新兴市场的流入可能就会变成流出。海外资金流入较多的高收益货币,例如南非兰特、土耳其里拉以及哥伦比亚比索等可能就要开始下滑。

责任编辑:帅可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关注更多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IS杀害中国人质 外交部连夜回应(图)
  • 体育水花46分勇士惊魂19连胜 哈登29分火箭负
  • 娱乐陈冠希:我努力给你们看 艳照门是意外
  • 财经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获国务院通过
  • 科技盘点那些被资本赶出局的CEO
  • 博客实拍:北京雾霾爆表有多严重(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大学生招聘会现场被量胸围 教育盛典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钮文新:当心人民币加入SDR的陷阱
  • 余胜海:SDR给中国带来有限经济利益
  • 肖磊:人民币纳入SDR加速楼市调整
  • 马光远:人民币莫掉入老帝国金融陷阱
  • 易宪容:人民币入篮不一定就升值
  • 徐斌:人民币加入SDR 只能做多中国
  • 孔浩:A股“尿完”才会一地鸡毛
  • 钮文新:人民币加入SDR又能怎样
  • 余胜海:人民币加入SDR有什么好处?
  • 宋清辉:纳入SDR是人民币大时代来临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