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正文

人们追捧阿里股价 而马云关心的已是未来30年

2016年10月15日 23:10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博 收藏本文  

  在大众还在追捧阿里的股价和业绩,马云思考的已是阿里巴巴与中国未来30年社会的发展。这并非马云个人的选择问题,而是作为一家“国民级企业”,阿里已置身中国和世界巨大的发展情景之中。相比其他尚在追求靓丽报表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已经必须承担更多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探索的责任。阿里因解决社会问题而生,也将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继续存在和发展。

  在10月13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年度股东大会上,马云发布的近2000字致股东公开信中,有多少字数涉及阿里的股价和市值?答案是零。

  马云其实有充分的理由大谈股价和业绩。过去一年,阿里巴巴的股票上涨近50%,并于今年9月中旬登顶亚洲所有上市公司市值首位。同时各大投资机构持续上调 对阿里股票的目标价,其中摩根大通设定的目标价为135美元,而摩根士丹利则设为132美元。在业绩方面,阿里交易额已跨过3万亿人民币的里程碑,成为全 球最大的零售经济生态;更为核心的是,经过十年布局,阿里从核心电商,逐渐将领域扩展到支付与金融、大数据云计算、大文娱、智能物流网络。可以说,阿里在 十年间“再造”了几个阿里巴巴。

  但从致股东信的内容比重来看,这显然已不是马云关注的重点。致股东信中开篇即提出:“阿里巴巴是一家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生的公司”。这是马云首次清晰的将阿 里巴巴这家公司与解决社会问题这一使命相联系,毫无疑问,这一定位是致股东信最值得注意的“文眼”,也明确体现了马云对阿里巴巴当下定位的思考结果。

  在股东信中,马云着重阐述了阿里与商家、合作伙伴乃至社会经济的关系。在阿里早已将自己定位为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提供者的基础上,阿里巴巴触角深入 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的程度已经与以往任何一个企业不同,这种与社会结合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阿里巴巴既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生,也将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而存 在。

  “变化已经在发生”

  在致股东信中马云指出:电子商务并没有冲击传统产业,它只是把握并用好了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产生了一种适应互联网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由此解决了社会问 题。他同时预言:未来30年,互联网必将引发更猛烈的变革,数据作为新资源,计算作为新技术,将先后引发新零售、新制造和新金融的变革。阿里巴巴将为未来30年新实体经济成长搭建基础设施。

  “很多变化已经在发生”,对于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马云以超过600万企业在阿里“千牛”平台上管理生意为例说明。

  事实上,这样“正在发生的变化”还很多。

  由数据驱动的传统零售业态变革已在悄然发生。自2015年8月阿里巴巴与苏宁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阿里巴巴4.3亿活跃买家与苏宁云商线上线下2.5亿 用户,由此融合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苏宁云商发布年报显示,在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速连续第四年下降的背景下,苏宁云商2015年线 上线下业绩大幅度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4.44%,线上平台商品交易总规模同比增长94.93%。同时,运营费用率、租金费用率、人员费用率均同比降 低,互联网零售模式的规模效益开始显现。

  与此同时,在2015年阿里巴巴采用可转债方式入主银泰百货之后,这家传统的百货公司也因为注入互联网基因而发生变化,甚至尝试用大数据做经营决策。

  阿里巴巴在新零售业的尝试更多的触及中小商家。在今年双11期间,天猫将帮助家装、生鲜等领域的品牌,实现线下6万家门店全面电子化。门店将可共享线上大数据,对门店开设地点、商品定价,商品展示等做更好的布局。

  电子商务的的多样化、快速反应的市场需求倒逼制造业向“智造”转变也在加速发生。

  2016年7月,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联合发布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曾对此表示,拥有了操作系统的汽车相当于拥有了第二个引擎,这个引擎的动力就是数据。汽车有望成为互联网服务和智能硬件创新的重要平台,世界将迎来了万物互联时代。

  互联网对家电产业的改造更早也更深远。阿里巴巴旗下智能操作系统YunOS带领众多国产家电品牌杀入智能家居领域。美的集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首款基 于YunOS智能操作系统打造的美的“OS集智”智能冰箱;海尔智慧云厨吸油烟机也宣布问世,用户可以依靠YunOS的安全支付框架直接在吸油烟机上浏览 和选购自己想要的商品。新零售和新制造的联手,即是为消费者开启全新的生活方式。

  随着互联网在产业纵深的渗透,传统产业运作的核心商业逻辑正在发生改变。经过解构、重建之后的传统产业,加上新增的互联网电商产业以及互联网经济基础设施,“新实体经济”的主体的形成也正在发生。

  新实体经济的成果首先反映在就业上。据统计,自2004年以来的12年间,第三产业年均增加就业人员819万,仅2015年新增就业便超过1475万人。与此同时,近几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维持在4.10%的较低水平。

  中国经济正遭遇新常态,为什么总就业水平却不降反升?新实体经济功不可没。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调研员刘勇在2016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曾披露,2015年我国仅电子商务的直接就业人数达2690万人。近几年,互联网 /电子商务的就业指数位居智联招聘网站的前列。2016年第二季度从7.07蹿升至11.47(11.47个岗位求一个人)。

  2016年9月,有研究机构专门就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带动就业的问题做了专题研究,课题组利用投入产出法对就业带动效果进行测量,结果显示:2015年阿里平台为中国创造就业机会已超过3000万。

  对于“正在发生的变化”和“即将到来的变化”,马云这样总结:如同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一样,前二十年技术革新,后三十年应用革新。未来三十年,数据作为新资源,计算作为新技术,会先后引发新零售、新制造和新金融的变革。

  阿里巴巴CEO张勇在10月13日写给股东的公开信中同样呼应了这一点:整个行业正在经历全面的商业互联网化的变革,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是大势所趋。

  因解决社会问题而生,

  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

  马云对阿里巴巴的定位其来有自,阿里巴巴本身即是因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应运而生的产物。

  从17年前创立,到2003年淘宝网上线,阿里巴巴在那个中国商业欠发达的年代,首先要解决的是国内商业投入产出比低且发展极度不均衡的问题。

  阿里研究院的一份研究表明,时至今日,中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只差一倍,但是人均批发零售营业面积仍相差3-4倍。而电子商务的出现首先弥补了线下商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以及三四线城市商业设施不足的问题。

  其次要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流通领域的渗透,中国零售业的效率已大幅提升,但线上线下相比仍存在差异。据测算,同样1元的投入成本,实 体零售完成的商品成交额是10.9元,而网络零售完成的商品交易额是49.6元。这意味着网络零售的交易效率是实体零售的4倍以上。

  如今,网络零售已当之无愧地成为是中国零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网上零售额已突破3.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

  随着网络交易的出现,支付和信任一度也成为困扰买卖双方的难题。据阿里老员工回忆,在淘宝网刚上线的年代,买卖成交要经过繁琐的流程——买家去邮局汇款,复印汇款单,把底单传真到淘宝财务部,再由财务部人肉通知卖家发货。

  由于缺乏可供作为商业基础设施的诚信体系,支付宝因此出现。纵观阿里巴巴的发展史,正是从解决商业链条最末端的零售和交易问题入手,由此逆流而上,将支 付、信用、物流、数据计算等中国社会存在已久的难题逐步通过互联网化解决。蚂蚁金服、菜鸟物流、阿里云,以及最新的eWTP构想才由此应运而生。

  如今,这场商业互联网化的新变革将步入2.0。阿里因解决社会问题而生,也将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继续存在。

  在大众还在追捧阿里的股价和业绩时,马云思考的已是阿里巴巴与中国未来30年社会问题的解决与发展。这其实并非马云个人的选择问题,而是作为一家“国民级 企业”,阿里本身已经置身于与中国和世界的巨大的发展情景之中。相比其他尚在追求靓丽报表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已经必须承担更多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探索的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说,阿里巴巴将自身的命运与这个国家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马云已经将阿里的未来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并轨”。要达到“解决社会问题” 的高度,阿里当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她的面前真正没有任何参照,有的只是面对真正“无人区”前所未有的探索职责。这是一家真正的“国民企业”应有的方向,前 路还远,但至少在现在我们可以说,能够将自身定位与社会发展紧密捆绑的企业,体量已经足够巨大、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联系已足够深入,而且正走在正确的方向 上。

责任编辑:帅可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关注更多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IS杀害中国人质 外交部连夜回应(图)
  • 体育水花46分勇士惊魂19连胜 哈登29分火箭负
  • 娱乐陈冠希:我努力给你们看 艳照门是意外
  • 财经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获国务院通过
  • 科技盘点那些被资本赶出局的CEO
  • 博客实拍:北京雾霾爆表有多严重(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大学生招聘会现场被量胸围 教育盛典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钮文新:当心人民币加入SDR的陷阱
  • 余胜海:SDR给中国带来有限经济利益
  • 肖磊:人民币纳入SDR加速楼市调整
  • 马光远:人民币莫掉入老帝国金融陷阱
  • 易宪容:人民币入篮不一定就升值
  • 徐斌:人民币加入SDR 只能做多中国
  • 孔浩:A股“尿完”才会一地鸡毛
  • 钮文新:人民币加入SDR又能怎样
  • 余胜海:人民币加入SDR有什么好处?
  • 宋清辉:纳入SDR是人民币大时代来临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