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错过了阿里巴巴升值这班车
高盛(Goldman Sachs)以永远握有中奖彩票号码著称,但它却扔掉了今年注定会赢得大奖的一张彩票。
1999年,这家华尔街投行曾是中国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微博]集团的首批投资者之一。尽管阿里巴巴当时不过是一家寒碜的初创公司,还在创始人在杭州的公寓里运营,高盛仍向阿里巴巴投资了330万美元(当时约合2730万元人民币)。
但如今,在阿里巴巴集团筹备上市之际——这是近几年来规模最大、最受期待的一次首次公开募股(IPO)——高盛将不会是能从中狂赚一笔的投资者之一。到2004年初,它就已经出售了所持有的阿里巴巴的所有股权——价格是2200万美元,相当于最初投资的将近七倍。相比之下,由于阿里巴巴的价值已呈几何级数增长,一些从高盛手中购买了这些股权的早期投资者赚到了30倍的收益。
对于那些进行早期高风险押注的风投家来说,这只不过是游戏的一部分:你会赚钱,也会(相对来说)赔钱。一位前高盛员工为公司辩护说,这笔投资毕竟还是获得了收益。高盛也是这次IPO的六家承销商之一。
但对于华尔街的顶级交易商来说,这一经历仍然代表了那些本来可以成真的可能性。
高盛拒绝置评。
在科技泡沫之前的几年,高盛的私募部门直接投资领域(Principal Investment Area)曾大举收购科技股。根据公司的新闻稿和当时员工的说法,从1995到2000年,这个部门累积了10亿美元的全球科技股投资组合,光是对亚洲的25家科技公司就投资了2亿美元。
这个私募部门的亚洲分支由林夏如(Shirley Lin)和杨向东负责,投资了一系列冉冉升起的“新星”,比如ChinaRen.com。这是一家社交媒体网站,后来被视频托管服务公司搜狐收购。
1999年10月,高盛牵头进行了对阿里巴巴的首轮投资。这轮投资共计500万美元,参与者包括共同基金富达(Fidelity)旗下的富达亚洲风险投资(Fidelity Growth Partners Asia)。据媒体报道,那一轮的投资者共获得了公司40%的股份。
一位在10多年前就认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微博]的西方高管说:“当时,马云的公司相对并不起眼。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或是为公司提供资金。”但这种情况很快改变。2000年1月,日本科技集团软银(SoftBank)及其创始人孙正义(Masayoshi Son)宣布,对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并承诺,将为其在中国之外的本地化版本注入更多资本。
“阿里巴巴将成为迅速增长的全球B2B电子市场的领导者,而我们的伙伴关系将强化阿里巴巴在该领域的地位,”林夏如当时在一份有关这笔投资的声明中说。
软银和高盛成为了该公司当时的两大股东。根据阿里巴巴今年5月份提交的一份披露了大股东信息的文件,软银此后继续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并且追加了投资,目前持有34%的股份。
在科技股泡沫破裂时,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开始重新评估他们在科技初创公司的头寸。据高盛的前员工说,公司的一些私募基金合伙人开始询问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投资情况。起初,高盛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媒体多次援引林夏如的话报道称,高盛对中国持长期观点。
但到了2003年,高盛的私募部门开始对中国的初创企业失去信心,决定出售手里的阿里巴巴股份。“当时不可能想到阿里巴巴会变得像现在这么成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说。
“很多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经过很长时间也没能成器,”此人还表示。
投资人哈尼·纳达(Hany Nada)曾协助安排购买高盛的这些股权。他说,2003年时,很多高科技投资者都以为这个领域大势已去。
“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后,大家对初创企业和互联网都很不看好,”纳达说。他是硅谷风险投资公司纪源资本(GGV Capital)的主要创始人。当时,纪源资本已开始投资一些公司,其中有部分现已成长为中国互联网大牌,比如阿里巴巴和网络视频公司土豆网。土豆网后来被优酷收购。
纪源资本多次投资阿里巴巴,总额累计780万美元。“现在已经接近于原有投资额的30倍,” 纳达说,综合平均收益为2亿美元。
如果说高盛太早出售阿里巴巴的股权是错过了特等奖,那么它成为阿里巴巴IPO的六家承销投行之一,也算是获得了安慰奖。虽然阿里巴巴支付给这六家银行的费用预计会比华尔街的通常收费低,但它们——高盛也位列其中——几乎必定会成为该公司未来融资交易的合作伙伴。
高盛确实在1999年的一次利润丰厚的IPO中大赚了一笔——它自己的IPO。
翻译:王湛、土土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