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 正文

FT:私募股权基金亚洲脱身不易

2014年04月24日 15:03  FT中文网  收藏本文     

  想得美啊,私募股权。亚洲发生的这两件事表明,进入交易仍比退出容易。它们也再一次证明了李嘉诚的明智。

  在香港,万洲国际(WH Group)周三决定将其首次公开发行(IPO)的规模减半,而不降低其定价区间。这意味着为其提供支持的私募投资者(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的投资部)不能按计划退出。而在东京,西武控股(Seibu Holdings)这家拥有日本最大酒店连锁(以及其他业务)的集团企业,股票一上市就涨了11%。但那只是因为管理层决定将发行价大幅削减了30%。这一降价令其最大股东博龙资本(Cerberus)决定保留其股份,IPO规模因此削减大半。博龙自2006年开始投资西武。其保留股份的决定是又一个迹象,这表明在亚洲,私募股权基金正为让自己的期望与市场预期匹配而纠结。

  上月,李嘉诚因向淡马锡(Temasek)出售了旗下医药和超市业务——屈臣氏(AS Watson) 25%的股权而遭到批评(尤其是那些渴望赚取费用的银行家们)。该笔交易对屈臣氏估值230亿美元。而公开发售则有望令市值达到至少250亿美元。当其他企业在市场上面临阻力之时,与长期投资者一气呵成完成交易看来是精明之举。这笔交易也提升了和记黄埔集团(Hutchison Whampoa group)的总体估值,其中包括了屈臣氏。自去年夏天有关交易谈判浮现以来,分析师对这块业务的关注已将和记股价推高了25%。其间恒生(Hang Seng)大盘上涨5%。

  万洲国际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因为推动双汇(Shuanghui)购买史密斯菲尔德食品(Smithfield Foods)的动力来自私募股权投资者。他们曾寄望一家全球无敌的猪肉生厂商推动原本顾虑重重的市场情绪振奋起来,让他们得以撤资退出。想得挺美,只不过缺少真材实料。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艾卜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广州女纪委书记被指简历造假系护士出身
  • 体育阿德43分火箭0-2开拓者 詹皇32分热火2-0
  • 娱乐孟非和《非诚勿扰》投灿星?江苏:不可能
  • 财经华润120万饭局请了谁:可能就那几个大佬
  • 科技独家:十年老店饭统网倒闭追踪
  • 博客香港人是白眼狼吗 幼童便溺背后文化冲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学霸宿舍:5姐妹考上中科院读研
  • 不执着:不动产登记会触动谁的奶酪
  • 江濡山:亚洲冲突大戏刚刚拉开序幕
  • 水皮:蓝筹股必须“讲政治”
  • 王海滨:后十年最大贸易机会在农产品
  • 叶檀:这只鸡半夜不叫 那只鸡也会叫
  • 李锦:央企总部去哪儿?市场说了算
  • 钮文新:货币“锁短放长”才明智
  • 陶冬:铜库存背后是房地产商融资
  • 慕容:万达院线IPO的首富生长逻辑
  • 叶檀:蒋洁敏与宋林是怎样诞生的?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