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意大利陷危局 欧洲金融稳定机制面临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1日 02:58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高健

  全球市场持续震荡

  上周,欧债危机局势处于稳定、甚至相对积极的状态。但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周末“拒绝接受IMF金融支持”的表态,直接让意大利成为欧债危机中新的“风暴眼”。随后,意大利国会“放行”政府财政预算改革方案及贝卢斯科尼重申立场,均强化了该国自行解决债务困境的预期。

  1993年以来,意大利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未曾低于100%,基本没有独立吸收债务、将占比降至60%以下的可能。正因为如此,意大利国债收益率自上周末开始狂飙并在周三全线突破7%。如果将今年底到期的近4000万欧元意大利国债全部换为7%收益率的新国债,意大利的财政必将难以支撑。

  对意大利债务状况的担忧重挫国际市场。9日的欧洲市场主要股指日跌幅均超1.4%,纽约股市跌幅超过3.2%。10日,亚太股市普跌。日经225指数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跌幅均超2.5%,韩国股市跌逾4%,香港恒生指数更是重挫5.25%。

  与此同时,欧元对美元汇率9日大幅下挫至1欧元兑换1.354美元,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也上涨。受此影响,遭遇基本面因素打压的国际大宗商品期价跌幅有限,欧美油价9日分别下跌2.34%和1.09%,10日有所反弹,国际金价则持续微幅回落。

  意大利国会10日宣布将贝氏内阁稳定法案投票时间提前到本周末,贝卢斯科尼将尽快“下课”的可能或将提振市场回暖。截至北京时间10日20时30分,意大利米兰股市上涨2.43%,德国和法国股市分别上涨1.44%和0.85%,英国股市则涨0.29%。

  国债遭到“区别对待”

  事实上,作为全球第八大经济体,意大利财政体系濒临崩溃绝非偶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若柏指出,该国经济中较为突出的机械制造和汽车行业同样也是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德国的“强项”。这让意大利在欧洲本地市场的竞争中无法获得充分的施展空间。更重要的是,意大利还因此失去了随着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趋势抓住新兴市场的先机。“这一点,在2003年施罗德政府对德国劳动市场进行大规模改革后更为明显。”

  卜若柏强调,意大利经济一定程度上对皮革制品、高档家具等高端产品的出口及旅游业的持续兴旺产生了依赖。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高档消费和旅游等边缘需求领域首先萎缩,其复苏步伐也相对迟缓,使得本就以高负债为常态的意大利财政体系丧失了辗转腾挪的空间。当然,欧元作为欧元区统一货币的使用,也令意大利失去了经济危机期间使用货币贬值促进出口并减轻债务的可能性。

  意大利当地媒体则强调,欧元区统一货币体系缺乏统一财政和政治联盟作为基础的事实,让投资者有机会对该区域内不同经济体的国债市场进行区别对待。具体到意大利的国债市场,当投资者发现金融危机下意大利财政收入状况欠佳,而更多转向德国国债市场时,两国的国债收益率立即“南辕北辙”,债务危机只是这一趋势经年累月的必然结果而已。

  10日当天意大利国债市场的走势也反映了投资者“区别对待”的市场影响力。当日,意大利两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位徘徊后整体下滑,两年期和十年期收益率分别跌破7%,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却迅速攀升。美国CNBC财经频道评论称,在意大利国会决定提前就财政稳定法案进行投票后,投资者仍对该国短期偿债能力心存担忧,因此集中对一年期国债抛售。

  财政支出压力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IMF去年点明“欧洲五国”潜藏财政隐患的“体检报告”中,意大利的健康程度要好于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但党派之间争吵不断乃至政府频繁更迭所造成的决策效率低下,始终都是意大利经济的重要掣肘。

  目前,意大利在贝卢斯科尼内阁下台后,该国“二战”后的65年里已历经62届政府,每届政府的平均执政期仅一年;甚至还曾在1954年初出现过阿明托雷·范尼尼政府执政22天即下台的情况。

  有媒体指出,政府更迭过频的一大弊端,是各党派为争取选民频频许诺,导致该国社会福利超速增长。而当需要像德国施罗德政府那样大刀阔斧改革社会福利时,党派林立的意大利政界又难以展示足够的执行力,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居高不下。数据显示,意大利政府年度总开支中近30%用于支付退休金,这在全世界是数一数二的。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指出,科技创新能力的低下也是意大利等南欧经济体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方面,这是政府决策和执行不力的客观结果;另一方面,创新力欠佳使得其无法在获得债务减记后立即拥有充分的经济“造血能力”。

  IMF“金援”效果难料

  相对于意大利财政濒临绝境的深层次因素,如何能够让其成功摆脱困境才是眼下更亟需解答的问题。从数据上看,尽管欧洲央行对意大利国债的支持保证了该国财政至今尚未崩溃,且欧元区财长本周一刚就EFSF杠杆化工具理出头绪,但这些利好在意大利高达1.9万亿欧元的债务规模面前均是杯水车薪。

  在此背景下,无论贝卢斯科尼及其继任者如何不情愿,IMF的“金援”都是其不得不优先考虑的现实选项。但显然,IMF的救助不可能是一次“慈善大派送”。2001年,阿根廷在接受该机构援助后,其国内财经政策自由度受到显著制约,虽然农产品价格的一路上扬从中助力,但该国仍用了七年时间才将GDP恢复到2001年的水平。

  这也正是贝卢斯科尼拒绝IMF资金支持的原因。卜若柏指出,考虑到意大利在欧元区中极为重要的经济角色,其接受IMF援助也可能为整个欧元区带来负面效应。首先,一旦意大利重蹈阿根廷覆辙,欧元区经济整体态势势必在较长时间内受到显著影响;即使欧元区通过对意大利经济实施政策倾斜来缩短该国复苏时间,这也将极大消耗欧元区经济的“元气”,更不用说“政策倾斜”这种方式的现实可行性有多大。

  其次,如意大利在接受IMF救助时态度强硬,IMF实施更多救助的意愿也将减退。这意味着,除非欧元区能保证欧债危机的“多米诺”骨牌不会继续传导,否则该区域将需做好极端情况下独自收拾“烂摊子”的准备。

  从这个角度来讲,意大利未来是否接受IMF救助,对于欧元区来讲都绝非一个上佳的选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