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观察报头版头条文章:这一回没有四万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 22:34  经济观察报

  本报报道组

  美国总统奥巴马急了,搞定国会两党债务谈判的他刚刚庆祝完50岁生日,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来“救市”;伯南克急了,他摆脱了美联储官员一贯言辞含混的风格,坚定地向市场宣布,“直到2013年美国将维持目前接近于零的超低利率不变”;欧洲各国的首脑也急了,纷纷从各自的假期中返回,展开本国的3A保卫战。

  过去一周是诡谲而富有戏剧性的一周。

  从周一到周五,全球金融市场如蹦极般起落,仿佛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能触及市场神经。一切似乎缘起于标准普尔说出了那个秘密——有史以来第一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了。

  在市场人士看来,标准普尔扔下的本该是一颗手榴弹,但威力却像原子弹一样爆发了。从美国到欧洲,从伦敦到东京,从首尔到北京,它引爆了之前所有潜伏的问题,并摧毁了本就脆弱的投资者信心。

  彷佛2008年重现。当时,雷曼兄弟破产导致全球金融几乎停摆,并最终陷入危机泥潭。一位接近中国财政部人士称,这本就是金融危机的续集,而目前整个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几乎同步。

  尽管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尚存争议,不过中国势必不能独善其身。局势尚不明朗。不过上述人士表示,财政部的观点是,没有必要出临时性的政策,中国也不会实施类似四万亿投资的财政政策。

  更富挑战性的不仅是宏观调控。美债危机使得人民币问题凸显,资深汇率专家吴念鲁说,应该踏踏实实考虑人民币如何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了。而中国的巨额外储,因为多半为美元资产,则被直接暴露于风险之下。

  在这个阴云笼罩的棋局上,中国该如何落子?至少,这一回不会再有四万亿。

  标普所说的秘密

  过去的一周,全球股市上演了惊魂时刻,经历了“黑色”星期一,齐涨的星期二之后,周三又纷纷“跳水”,周四的局面更加“飘忽不定”,一天之内涨跌互现、大起大落,仿佛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能触及到其脆弱的神经。

  8月5日标准普尔到底告诉了世界什么?这一天美国股市收盘四个小时后,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的长期政府债券下调了一个评级,从AAA降至AA+,并且维持展望为负。

  “这意味着美国保持70年的3A评级瞬间被打破。”一家负责海外业务的基金经理李先生(化名)对于此事件的发生显然是有心理预期的,他说,“其实,这只是个看谁会首先揭穿的秘密。”

  尚无既成的数据显示美国已经滑向衰退的轨迹,国际惯例认为,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定义为经济衰退,但是下调评级无疑是美国经济弱化和问题严重积聚的一个结果。

  标普中国的一位人士上周四收到一封总部发给全球员工的禁言令:“我只能跟你讲一句话,就是这次降级体现了温度与温度计的关系,我们只是温度计。”

  美国的自身温度就在那里。“其就业率和失业率最能说明问题。”接近中国财政部的一位人士这样说道。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达9.2%,这一情况可能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经历了全球股市的巨大动荡之后,各大投行已经开始调低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野村证券8月11日将2011年第三季度的预计增长率由2.5%调低至2.0%。

  李先生的资产管理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总部在中国,所有的交易命令是在他这里发出,全球各地的交易平台负责执行。

  去年刚刚从华尔街回来的李先生在美国生活了18年,2008年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做对冲基金。

  他说:“雷曼的突然倒闭那是谁也没有想到,属于完全超预期后悲观情绪集中反应,流动性发生瞬间冻结;而美国的债务情况,标普降不降级,它都摆在那里。早有预期,并有充分讨论和分析。”

  从影响上看,前者对市场形成了很大的技术性冲击,当时CDS衍生工具都崩溃了,造成的结果是整个市场性的系统崩溃;美国降级事件并不具备这种技术性的冲击能量。“市场早就弥漫着悲观情绪了,只不过大家都在等美国两党对债务问题的最后期限,都在等8月份的宏观数据。最近美国各个州的宏观数据都不好,这才是市场真正的担忧,也是所谓的周期性悲观。”李先生说,很多人其实都做了防范措施的。

  正是这种悲观情绪,让李先生躲过了这一波的冲击。他手中有两只新成长的基金,应该在6月下旬和7月2日成立。“但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建仓。”他说,“我知道的很多人也都是事先平仓了。”

  回头来看,美债危机爆发前夜,部分公募基金已经悄然降低了仓位。

  根据申银万国的仓位监测,截至8月5日的一周,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相比上周末下降3.56%。“所以这一轮的下跌,是基于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整体判断,美债降级只是强化了美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李先生说。

  美国怎么办?

  刺激政策就像提神的咖啡,一杯有用,两杯有用,喝得更多时,自己却有可能晕了。尽管如此,美国推出QE3依然成为了大概率事件,只是时间点上众说纷纭。

  美国股市过去数天的暴跌,已经蒸发了QE2 以来的几乎所有的升值。美联储设计QE2的机理,是想通过“财富效应”,刺激实体经济。过去几天的股市下跌,如果不能反弹,将完全对冲这种刺激,对美国下半年增长带来较大的负面作用。

  范建军说:“之所以说QE3推出的可能性大,是因为它和QE1&2推出的原因一样,不是促进流动性,主要是维持资产市场的价格。维持长期利率保持低位,使资产价格维持在高位,这样就能保证消费者信心。”范建军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主任。

  “很简单,你的财富升值,一定促进消费;财富缩水,消费必然更加谨慎。而美国的消费占到了整个GDP的70%。”他说。

  研究表明,股票资产每缩水100美元,美国家庭年消费将下降3-5美元。按照股市下降10%并且持续在这个水平计算,美国居民资产缩水大约在3.6万亿美元,那么消费下降1000亿-1800亿美元(中值1400亿美元),将拖累年度GDP下行约0.75%-1.36%(中值约1%)。

  中金的一份最新报告中称:如果股价较长时间被抑制,美国下半年的年化GDP 相较于之前的预测仍要低0.5%-1%左右。

  “如果市场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大幅震荡,美国政府应该会有所作为,尽管大家都清楚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刀阔斧的调整,但是市场仍然认为美国推出强心剂以赢取时间和机会的可能性非常大,高于50%。”李先生说。

  伯南克何时会做这个决定是市场的焦灼点。

  中信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预测的时间最为靠前,他认为8月末的Jackson-Hole峰会上,美联储推出新的刺激政策的可能性最大。

  不过野村证券美国资深经济学家Ellen Zentner对本报表示,在通胀预期下来之前,美国可能还不会推出QE3,这个时间可能会是在2012年。

  李先生新基金建仓时机仍未定下来,“要等更清晰一点的信号出来。”他说,“目前我周围的大多数人还都更偏向于防御,没有什么利好信号之前,估计很难变为进攻。”

  这个阶段是市场的纠结期,如果经济看不到向好,各个政府也毫无措施,那么“纠结”就很容易转向“悲观”。

  QE3推出可能性很大。但是联储可能不会重复QE2的套路——通过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向经济注入更多的流动性。市场已经描绘出QE3“变脸”后的样子。

  已经完成的是,宣布在更长的期限内将基准利率(即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低位,并给出该政策期限的明确指引。债券到期本金再投资,从而维持现有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并给出该政策期限的明确指引。

  接下来,将到期资金投资于年限较长的国债,例如30年期国债,从而压低收益率曲线的长端(降低长期利率);以及降低支付给准备金存款的利率水平(当前为25个基点),以便于刺激银行信贷,同时压低收益率曲线的短端(降低短期利率),可能性都极高。

  震中欧洲

  美国看上去处于两次危机的“震中”,但是引爆世界经济使其陷入混乱的最大可能却是欧洲。

  中信银行总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指标来看财政,一是债务占整个GDP的比重,另一个是赤字占GDP的比重。从这两个数字来看,美国现在不是最差,欧洲很多国家,这两个数字比美国都要差。比如说英国,英国的债务占GDP的240%,赤字占GDP的11%,美国是96%和9%。”

  美国一旦降级,仿佛被推翻的多米诺骨牌,欧洲各国均面临着被调降的风险。

  首当其冲的就是法国,被降级的传闻打断了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海滨假期。

  大部分的欧洲国家已经没有能力去扩张财政,它本身的债务已经成为问题,一个德国托不起整个欧洲。

  这是欧洲债务困境与美国存在明显的差别。美国的债务危机很大程度上属于自讨苦吃,投资者依然愿意购买美国国债。欧洲则截然相反。

  这个时候,欧洲的财政就必须紧缩。

  华尔街最大的另类投资公司之一博茂集团董事长Isaac Souede对本报说:“毫无疑问,欧洲依然是最大的问题,它才会是目前全球市场混乱的震中,并将决定我们是否会进入下一场金融危机。”

  目前这种情况下,欧洲经济的任何坏消息都会反作用于美国,并向全世界传导。

  接近中国财政部的人士将这次事件定义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续集,并且昭示经济开始衰退,他说:“2008年的那场危机还没有过去,我们对全球危机严重性的判断还不够,对影响程度的把握也不够充分,包括对周期性的判断。”

  “真正解决问题显然只有去面对那个痛苦的过程,就像美国调实体经济,中国扩内需。”刘维明表示,显然大家并不愿意这么去做,那就只有次一次饮鸩止渴,直到不能承受或者一个新机遇的出现。

  可预见的世界经济是一个持续低迷的过程,3-5年内,失望、希望,失望、希望会反复交叠,链条漫长。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原副司长陈炳才说:“最后就会像日本一样,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未来,拖着走过来。”

  中国对策

  上述接近财政部人士叮嘱大家不要忽略一个细节,即目前整个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几乎同步,只不过全球经济趋弱时,中国来得慢;而恢复时,中国则快些。

  若如此,这次危机,中国势必难以独善其身。

  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新高。正当市场密切关注“加息的靴子”是否会再次落下的时候,美债下调危机可能在不久的一段时间内使中国的政策再次陷入两难。

  11日,国家法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从短期看,发达经济体经济疲软,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可能会让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有所减缓;但从中期看,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将给中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

  另一方面,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日本大地震后经济也遭遇困难,这三大经济体占到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二,他们持续高失业率、高通胀、内需不振,肯定会对中国的出口带来负面影响。

  面对一周的混乱,接近财政部的人士称,财政部官员的观点是,“没有必要出临时性的政策,市场还是会平静下来”。

  “到目前为止,货币政策前期的措施比较见效——其对通胀有抑制作用;后期如何调整需要判断,这比较难,应该停下来看看如何做。”他说,“是否还有政策空间也无定论,但肯定不会实施类似四万亿的财政政策。”

  野村证券发现,8月9日国务院会议的新闻稿中,“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中的“有效性”已经被“灵活性”所取代。他们在随后的报告中写道:“我们相信这暗示紧缩政策已经开始转向,并且中国正在准备近期全球金融动荡的政策应对预案。”

  对于中长期的调整,国内资深汇率专家吴念鲁认为,现在,人民币汇率更多可能还是盯住美元。其实,在一年到两年,甚至三年之内,应该由逐步参考货币到盯住一篮子货币;现在不应该谈人民币怎么国际化,而是应该踏踏实实考虑人民币如何实现资本项下可换。这个时间窗口应在2016年,最晚不宜超过2020年。

  无论如何,各国的焦点会集中到货币政策上去,接下来中国将直面外汇流入的更大压力。中国防止热钱的招数有限,中国万亿外汇储备积累,并持续增持美债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马骏称,现在也就澳元、加元、瑞士克朗表现比美元强,但池子太小,没法容纳那么庞大的投资需求。黄金亦是如此,“现在全球的债权人有选择吗?抛了美债之后,投谁呢?”他称。

  面对这样的局面没有什么好的解法,也许只剩下一个不是解法的应对:跟“老大”绑在一起。“就要跟美国绑在一起,崩盘就崩盘了,大家一起崩盘。”兴业银行的经济学家鲁政委称。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前司长、前中国驻IMF执行董事张之骧称,从中国的角度看,认清形势之外,主要是外汇储备管理。现在,储备管理只能尽量多元化,做好自己的实体经济。“全球也不要指望什么政策协调了。”

  他的建议是:真正把经济增长的质量做起来,深化改革。在改革方面,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到位,比如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利率政策尚未放开;财政政策方面,税收较高,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并不相符等等。

  (本报道组成员为张斌、欧阳晓红、吴海珊、张斐斐、陈慧晶、黄利明)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