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宗商品:下跌反转还是弱势反弹

  ⊙华泰长城期货 李世春 ○编辑 杨刚

  大宗商品上周出现暴跌,原油指数周四一天就暴泻9.35美元,跌幅高达8.5%。其他商品纷纷跟跌。画面切换到本周,大部商品又或多或少出现反弹,这使得投资者不禁困惑:到底是下跌反转还是弱势反弹?

  一切还得从上周暴跌背景说起。在经济初步恢复期且没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背景下,原油单日8.5%的跌幅在2000年之后从未出现过,其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原因之一是超买。我们用原油作为大宗商品的代表。统计NYMEX原油指数2000年之后日涨跌幅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暴涨暴跌都发生在2008年底2009年初,这一时间段是金融危机发生和发展的时期。剩下四次,除去最近这次,一次发生在“9·11”之后,其他两次分别发生在2000年3月8日和2003年2月10日。数据显示,2003年的暴跌前后有5次暴涨,而2003年2月暴跌前短短44个交易日,原油指数上涨了40.1%;2000年3月之前一年,原油指数上涨了157%。而原油刚刚在5月2日创下115.1美元/桶的历史次高。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25%,去年8月底至今涨幅更达到56%,可见原油超买十分严重。加之获利止损盘的巨大压力,如此大跌幅不足为奇。

  除去原油,其他品种上周虽也出现暴跌,但多数今年来累计涨幅依然可观。如白银上周下跌27.4%,但今年以来依然有14.1%的涨幅。

  原因之二是美元强势反弹。原油在北京时间5月5日晚20点30分时跌幅仅2.2%,远够不上暴跌级别。但20点30分之后,原本震荡的美元突然加速拉升,当天上涨1.27%。飙升的美元加速了大宗商品的下跌。希腊债务危机依然是美元暴涨的原因,特别是传闻希腊将要退出欧元区。

  先不论这一消息是真是假,欧元共同体在金融危机以及后危机时代的考验中,其缺陷暴露无遗。统一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阶段还问题不大,但一旦出现问题,有些成员国就无法承受对自己不利的货币政策了。比如现在的希腊,退出欧元区之前的英国。正是希腊债务危机将这一缺陷不断提及,才使得欧元出现暴跌。

  原因之三是中国抑制通胀。在3月CPI达到5.4%之后,稳健型货币政策的预期就非常浓烈。央行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将这一预期变为现实,对于退出政策的担忧也加剧了暴跌。

  仔细分析会发现,上述三原因仍不是左右商品价格的内在主因。大宗商品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的恢复情况。

  美国在4月底发布了第一季度GDP数据,GDP增速从上一季度的3.1%下滑至1.8%。仔细分析GDP分项可以发现,非耐用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变化都不是很大,耐用品消费变化较大。个人消费占美国GDP总量的67%,而个人消费中又有近90%是非耐用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所以美国大部分的消费情况并没有问题。这些都说明占美国GDP总量三分之二,且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度达到85%的美国个人消费在强劲恢复。

  中国人民银行更是直言“当前,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较好”,在此基础上退出政策就成为影响未来商品走势的最重要因素。中国良好的经济形势加高企的物价,只能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美国则一方面经济增速不高反而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其通胀压力也不大,故货币退出政策暂不会实施。

  综上,这次大宗商品的下跌只是经济恢复期一个小插曲。未来唯一的变数在于退出政策。中国的持续紧缩会给商品以持续的压力,而美国一旦有加息的表态,那就将是多头的“灾难”。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