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塞尔协议第二版壮志未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 01:2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卢菁

  近来,国际金融界的一大要闻是巴塞尔协议第三版草案的出笼。7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26个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在金融危机后,就加强银行资本金设置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方面达成广泛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资本金的定义、交易对手信贷风险管理、债务股本杠杆率、资产负债流动性标准等。另外还有待协商的议题有:如何提高资本金比率,如何施加反周期的缓冲机制等。这个大面积的改革方案,被金融界称为是巴塞尔协议第三版。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金融组织,从属于“中央银行的银行”的国际结算银行,位于瑞士巴塞尔。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要从事协调和制定国际间银行监管政策,为国际间互相交流和磋商提供平台。它的最主要的业绩就是巴塞尔协议第一版、第二版和现在的第三版。

  随着巴塞尔协议第三版的出笼,一个自然的问题是第二版到哪里去了?在美国,原本轰轰烈烈的巴塞尔协议第二版都未见闪亮登场,未进入各大银行的议事日程,就已经被取而代之了,这是怎么回事?

  说起巴塞尔协议第二版,得要追溯到第一版。巴塞尔协议第一版诞生于1988年,它倡议各国监管机构对其辖内的银行推行最低资本准备金的要求,以防备风险,保证银行运行的安全和稳健。这个指导政策因为它的简单易行,资本金与风险挂钩,不仅得到当时巴塞尔十大成员国的采纳,还被其它非成员国国家采纳。巴塞尔协议第一版开创了巴塞尔委员会统一国际标准,协调监管政策的先例,掀开了国际金融监管的重要一幕。

  转眼十年过去,金融市场日新月异,对那些国际大银行来说,巴塞尔协议第一版开始显露出它的局限性。该协议所规定的风险种类太少,线条太粗,使得资本金与风险的挂钩不够紧密,资本金配置不够有效率,导致银行出现了许多资本套利行为。另外,真正合理有效地计算风险,必须要靠先进的组合理论,将资产之间的多元化和对冲性能都考虑进去。当时已经有不少大银行成功地运用组合理论模型在他们内部的风险管理、定价和资本金配置上。

  在银行界的游说呼吁下,美国纽约联储开始了改革巴塞尔协议第一版的工作,做了大量的样本采集、调查归纳、会议协调,同巴塞尔委员会、各类监管机构和金融界游说集团打交道的工作。从1998年巴塞尔协议第一版改革号角的吹响,到2006年巴塞尔协议第二版的尘埃落定,美国的四大银行监管机构(美联储、货币监管署、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储贷会监管署)自始至终都全力以赴地积极参与,把它当作头等大事。最后落实的巴塞尔协议第二版相当庞大复杂,针对不同银行,有三种不同的资本金计算方法:标准法、内部评级法、高级法。其中,标准法同巴塞尔协议第一版类似,只是稍复杂些;高级法虽高级,也没有达到采用组合理论模型的高度和初衷。换言之,巴塞尔协议第二版折中选取了介于第一版和组合理论模型之间的三个段落。

  欧洲国家规定所属银行在2008年以前,必须完成巴塞尔协议第二版的部署和落实。银行系统也按部就班,建立好系统,配置好人员,已经开始上报新协议下的资本充足率。

  但在美国,尽管是巴塞尔协议第二版的始作俑者,到了落实实施阶段却一拖再拖、踌躇不前。中小银行认为该协议没有实质性的改观,而采用新协议要付出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偿失,完全成为监管负担。而大银行也并不积极响应,因为没有达到它们能够运用组合理论模型的要求。

  最后,迫于国际压力,美国的四大银行监管机构于2008年7月达成妥协方案,规定美国的大型银行必须实行巴塞尔协议第二版的高级法;而美国的中小银行可以选择是否采用巴塞尔协议第二版的标准法。妥协方案还规定有几大新旧计算方法的交接时段,每一交接时段至少是一年。

  而2008年正好是全球各银行都在金融风暴中岌岌可危,哪还顾得上巴塞尔协议。风暴过后,这监管规则自然也就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果不其然,美国本土有了金融改革法案,巴塞尔委员会也出炉了协议第三版,全方位加强资本金的要求。

  从巴塞尔协议第二版在美国的夭折,可以看出国际金融协议的局限性。一是慢,几十个国家各说各的理,各有不同的会计制度和操作准则,要达成一致很难;二是没有强制执行性,巴塞尔委员会是一个没有行政权力,没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机构,它的协议只是提供指导方针,最后得由每个国家各自决定是否采纳。

  但愿巴塞尔协议第三版不会重蹈第二版的覆辙——“壮志未酬身先死”。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