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正在破解金改法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6日 01:39  第一财经日报

  王囡囡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签署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这份历时一年多才艰难出世的法案注定要重塑美国金融格局,只是谁也不知道它究竟能给华尔街带来什么。正是这样“不同寻常的不确定性”让投资者暂时远离银行股。

  法案的冲击

  最近恰逢上市公司报告第二季度业绩的高峰。上周二,高盛公告称当季利润大幅缩水,同比下降88%,即使排除非经常项目,仍然下滑44%。

  对于习惯了高盛年复一年、季复一季鲜亮报表的投资者,高盛的二季度业绩不啻是一枚炸弹。如果说高盛有什么可以聊以自慰的话,那就是,刚刚与美国证监会达成庭外和解的民事欺诈诉讼案,暂时还没有影响高盛与客户的关系的迹象。

  当然,与公布业绩的摩根大通、花旗和美国银行一样,高盛的业绩也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不过,在投资者担心二次探底、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的大背景下,似乎没人再有兴致参与以往屡试不爽的把戏:公司业绩超出华尔街预期,结果股价飙升。事实上,美国银行与花旗银行公布业绩的当天,股价反而应声大跌。

  令投资者不安的是,这几家大银行的证券自营和投行业务盈利能力都大幅滑坡,引发市场对银行能否经受市场动荡的担心。而金融改革法案也给银行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从4月开始,美国金融市场震荡加剧,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的热情。没有行情自然没有利润,就连高盛这样的明星也未能幸免。高盛的季报显示,公司的自营业务同比下降39%,其中高盛的强项——固定收益证券、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利润下降35%。标准普尔分析师Mathew Albrecht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收益下降主要是交易低迷所致。当然,金融改革方案中对衍生品的监管也会造成心理压力。”

  在贷款业务方面,局面也不乐观。一方面,由于利率低迷,银行的存贷差一直无法拉开差距,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利润。另一方面,企业与个人对贷款的需求依然在低位运行。在近期的一次分析师会议上,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Brian Moynihan表示,美国银行的公司客户对待扩张业务十分谨慎,而传统个人信贷主力品种——住宅再贷款也少人问津。

  Brian Moynihan表示不相信经济会二次探底,但仍然担心从去年春天开始的复苏正逐渐失去冲劲。他预测下半年美国经济可能会增长2.5%左右。

  由于美国银行是全美最大的发卡银行,因此金融改革法案中有关限制贷记卡收费的条款对它的冲击尤为显著。美国银行首席财务官Charles Noski预计,仅仅这项业务就可能损失18亿至23亿美元,如果算上其他项目,美国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部门为此需要准备70亿美元的坏账计提。

  华尔街的对策

  Sanford Co。研究主管Alan Priker对记者表示,银行传统上相对容易获得利润的部门都将面临更严厉的监管。“不过,华尔街在对付华盛顿方面是从来不缺乏想象力和灵活性。”

  的确,奥巴马签字的墨迹未干,银行业为迎接金融改革法案已经做了充分准备。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在公司报告季报后比喻说:“如果你是一家餐馆的老板,没办法给汽水加价,那只能在汉堡上提价。所有这些监管措施最后终归会打在成本里(转嫁给客户)。”

  Dimon接着说:“一个支票账户的维护成本大约在300美元。客户开户后享受的服务包括网上银行、自动取款卡等等。现在该是银行为此收费的时候了。”

  过去10年间,银行为吸引客户推出的各种免费服务,包括似乎约定俗成的免费支票账户,眼看就要成为历史。除非客户在账户中保留一定余额,否则将面临每月5至10美元的账户维护费。

  在衍生品方面,金融改革法案规定绝大多数金融衍生品都必须通过清算公司在场内交易。既然无法再进行无需披露的场外交易,摩根大通和高盛似乎都发现转为场内做市商更加有利可图。更重要的一点是,做市商承担的风险大大降低。过去银行参与衍生品场外交易时,如果对方违约,银行方面面临极大风险。

  而争议更大的所谓“沃克尔法则”,在银行业界强大的游说压力下,最终通过的是一份注水版本。连沃克尔本人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都尴尬地声称:“这不是我的法则。”按沃克尔的原意,为防止金融危机重演,将禁止银行投资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而摆在奥巴马面前的版本中,银行可以用不超过自身第一级资本3%的资金投资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从事自营业务。

  第一级资本的3%是什么概念?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Anthony Saunders给了记者一组数据:对于资本金最充足的美国银行,大约是47亿美元;规模较小的摩根士丹利也有15亿。那么有多少银行目前的投资比例超过3%?据CNBC财经频道的测算,华尔街大银行中目前只有高盛一家,因而对其他银行约束力不大。而高盛则有可能放弃银行控股公司地位,摆脱这个已经被大大弱化的法则的限制。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