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5月27日下午消息 前德国央行行长赫尔姆特·石勒辛格(Helmut Schlesinger)表示,欧元并没有下跌到不合情理的地步,由16个欧洲国家组成的货币联盟也也绝不可能破裂。
石勒辛格于1991至1993年间担任德国央行行长。他在5月25日接受电话采访时断言“欧元并未身处险境。”他表示,尽管欧元下跌“的确有些让人担忧,但无论如何它都还没有下跌到灾难性的低水平。”
随着希腊预算大幅膨胀,市场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债台高筑的国家的信心也受到打击,一些人甚至猜测欧洲货币联盟可能分崩离析。在这种背景下,最近六个月内欧洲单一货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缩水了大约20%。欧元汇率的大幅下挫,促使欧洲政府史无前例的宣布成立了救援基金,欧洲央行也开始购买主权债务。目前欧元兑美元(1.0456,-0.0044,-0.42%)汇率为1.22,而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首日的汇率为1.17。
石勒辛格表示,最近欧元汇率继续走软——5月迄今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了大约8%——“反映出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很高。”他认为,“这是一种极端情况。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控制,可能现在或多或少已经有所控制了。”
输出衰退
现年85岁的石勒辛格带领德国央行成功度过了1990年代两德统一之后的经济动荡时期,为了应对由消费品价格上涨造成的通货膨胀率高达6.3%的局面,他在1992年7月将德国央行的贴现率提高到创纪录的8.75%,使之达到二战后最高水平。
德国央行的紧缩政策使其向整个欧洲都输出了衰退,因为其他一些实行盯住德国马克汇率制度欧洲国家也随之提高了贴现率。
在1993年欧洲的汇率管制体系崩溃之后,二战后欧洲经济动荡状况到达顶峰,欧洲因此强化了实行统一货币的努力。石勒辛格表示,欧元并不会消失。
他表示,“现在不可能想象欧元的终结,它牵扯到太多复杂因素,可能遇到包括经济失败在内的许多挫折,因此我认为连想象一下结束欧元也是不可能的。”
欧元区陷入困境的根源
石勒辛格认为,欧元区陷入困境的根源,是当年欧洲政治领袖在没有建立足够的成员国预算政策控制规则的情况下,仍然决心将1999年作为推出欧元的最后期限并继续努力朝这个目标推进。
石勒辛格表示,德国央行要求实行的低赤字政策“被写入条约,但货币同盟成员国的管理层从来没有完全、严肃的执行这个政策。”
石勒辛格表示,欧元的奠基人根本没有想到类似希腊等国引发的财政危机居然会导致欧洲各国政府承诺动用8600亿欧元(1.1万亿美元)紧急贷款和担保。
但石勒辛格指出,欧洲中部的一些“健康的核心欧元区国家”的经济总量稳固可靠的保持在11万亿美元。他表示,“由于希腊以及可能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财政问题将造成相对较强的影响,我们现在遇到了困难,但一些状况健康的核心欧元区国家抵消了这些影响。”
石勒辛格是和德国央行共同成长起来的。他于1952年加入当时名为联邦德国银行(Bank deutscher Laender)的西德央行,建立了该行的经济部门,并在1972年进入该行的管理层。
欧洲央行“令人失望”
石勒辛格是巴伐利亚人,他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后他强烈支持央行独立以控制通货膨胀。
石勒辛格对欧洲央行作出购买陷入困境的国家政府债券的决定表示担忧,认为这等于是给这些国家的赤字提供了融资后门,这种做法违背了欧元的基础性条约。
石勒辛格表示,“这是非常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当它使德国等很多国家都感到失望。”石勒辛格表示,尽管欧洲央行决定收购政府债券的目标在于稳定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资本市场,当央行很难独立完成这个目标——至少会间接从公共开支中获得融资。
石勒辛格表示,“二者很难划清界限,这就是让德国以及让我感到担心的根源。市场对欧洲央行体系的信心受到威胁。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将收购政府债券行动控制在最小规模,并且尽快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