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莫莉
尽管希腊已在4月23日明确发出求救信号,希腊官员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央行和欧盟代表之间的磋商也正在进行中,但这并未打消市场中的疑虑情绪。在经历短暂的“兴奋”后,投资者再度对希腊债券避之不及。当地时间4月26日,10年期希腊国债收益率升至近10%,而希腊与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差从23日的588点攀升至614点,创下12年来的新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于希腊救援计划的议而未决,市场的焦灼情绪也蔓延至其它债台高筑的欧元区国家,26日葡萄牙与西班牙政府债券的违约保护成本也相继升至新高。对于市场的激烈反应,27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欧洲在救助希腊问题上不同看法的背后,是各种政治、经济利益的纠葛和博弈。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救助希腊问题,而是关乎欧洲经济和欧元前景的问题。由于市场环境恶化以及希腊到期债务偿还期的逼近,希腊救援计划将不得不加速。
市场借贷成本的高企,无疑让希腊为5月即将到期的约90亿欧元债务伤透脑筋。希腊4月25日向投资者保证,对希腊的金融援助很快就会到位。在本月初达成欧盟-IMF希腊救援模式的一致意见之后,欧盟、欧洲央行、IMF与希腊政府21日在雅典展开会谈,商讨对希腊提供援助的条款和条件等问题。尽管目前会谈的各方并未披露最终达成的救助方案细节,但从各方的表态看,救援计划的相关步骤可能会提速。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26日表示,目前在雅典进行的磋商将“快速进行”,他对欧元区和IMF官员能迅速为严重负债的希腊政府制定出期待已久的财政援助方案有信心。IMF总裁卡恩25日也表示,IMF和希腊就债务问题进行的商谈正在“加速”进行。“IMF和欧盟等有关各方均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卡恩表示,相信与会方会按时完成讨论,以便满足希腊的需求。希腊财政部部长帕帕康斯坦季努也表示,与IMF及欧盟伙伴的协商非常顺利,他相信5月份肯定可以获得援助来偿还公共债务。
然而,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在救援希腊的问题上却坚持己见,且态度较为强硬。2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警告说,援助希腊并非定局,在希腊“做好必修功课”前,德国对提供援助将持谨慎态度。默克尔的此番言论与德国其它官员此前的表态较为一致。德国外交部部长威斯特威勒和德国财政部部长朔伊布勒均放言,只有希腊首先出台更为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德国才会对希腊考虑救援。
不过,相比德国政府的严厉态度,更多的欧洲国家却呼吁尽快救援希腊。一些欧洲国家表示,只有在救援希腊问题上尽快达成一致,才能有效避免债务危机蔓延至欧元区其他主要负债国,遏制市场的投机行为,并为欧洲经济复苏创造良好氛围。
“事实上,一直以来,德国在希腊救援问题上就保持着相对保守的姿态。”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熊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欧元区各国经济实力相差较大,德国主要不想在救援问题上成为“冤大头”。事实上,按照此前达成的救援计划,欧盟和IMF年内分别向希腊提供300亿欧元和150亿欧元的救助贷款,按份额德国需承担其中的84亿欧元。除此之外,有市场人士认为,德国日前对希腊救援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与德国5月9日的大选有关。由于国内存在着反对救援的呼声,为争取选票,默克尔选择在救援希腊问题上表现出谨慎态度。
“无论是德国,还是其它欧元区国家,在救援希腊的问题上都有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立场,所以有分歧是在所难免的”,曾刚表示,不过这种分歧是以维持欧洲稳定、保持欧元竞争力为底线的。目前在救援希腊上的不明朗,导致欧元走低,但这种走低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益于德国这种出口大国经济复苏,并未触及到欧洲的底线。曾刚认为,尽管德国现在在希腊救援问题上依旧“嘴硬”,但考虑到欧洲整体局势以及金融市场目前做空希腊的投机气氛,德国最终会及时对希腊伸出救援之手。欧洲绝对会避免欧元区的首次主权信用违约的发生。
“希腊将会得到救援。”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26日也对记者如此表示。他认为,救援希腊的动机并不仅仅是帮助希腊,而是保障整个公共体系的生命力。如果不对希腊施以援手的话,希腊破产则可能成为雷曼倒闭的公共领域版本,这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伤及整个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