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盟就救助希腊达成一致 将推数百亿欧元方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3日 09:2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3日早上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元区成员国已经就向希腊提供一项价值数百亿欧元的救助方案达成一致,以稳定欧元汇率的走势。

  据欧盟总部的高级官员透露,尽管德国国内反对声不断,但是德国政府已经决定接受对希腊的救助计划。根据计划,欧元区16国财长将在本周五最终确定对希腊救助计划的详细内容。与此同时,欧元区内部将重新制定规则,以确保成员国完善其财政管理制度。

  一位欧盟委员会高级官员表示,欧元区成员国已经同意,如果希腊无法为其不断攀升的债务进行再融资并因此而向欧盟寻求帮助,那么这些国家通过贷款及贷款担保等方式来为希腊提供“协调一致的双边救助”。

  另一位消息人士则表示,欧盟最终提供的救助总额可能达到250亿欧元。尽管根据分析师的估计,希腊在2010年内的资金缺口将达到550亿欧元。

  消息人士还透露,作为欧盟区传统势力,德国在协调对希腊救助的过程中将起到关键的作用。而在此前一段时间,德国在救助希腊的问题上一直十分犹豫。这些消息人士表示:“整个欧元集团内部已经进行了非常紧张的准备,我们有能力、有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情。这将是一项协调一致的双边救助方案,而具体的方式可以是贷款,也可以是贷款担保。相比而言,贷款担保能够激活所需的融资。”

  根据欧元区现行规则,向处于破产边缘的成员国提供救助是被禁止的行为。因此,德国政府十分担心,任何针对希腊的救助行为都将引发其国内宪法法院的质疑。这位高级官员表示,此次的救助方案已经考虑了有效避免德国最高法院质疑的问题。据悉,英国将不会参与此次对希腊的救助。

  另一方面,除了制定针对希腊的救助方案之外,欧盟委员会还在积极制定针对整个欧元区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从而改善16个成员国的财务监控力度。欧盟委员会的目标是,在欧盟内部建立一个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的新政权。

  欧盟经济暨货币事务执委雷恩(OlliRehn)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我们应该从希腊事件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对于整个欧元区而言,希腊事件将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如果希腊失败了,那么我们也将失败。这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并且导致欧盟的信誉永远受到影响。欧元并不仅仅是一项货币政策的安排,而是整个欧盟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工程。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上。”

  尽管欧元区成员国已经做好了救助希腊的准备,但是欧盟各国领导人都希望最终无需对希腊提供救助。这些领导人希望,希腊政府已经公布的财务瘦身计划能够应对市场的担忧情绪并稳定欧元汇率的走势。

  根据计划,欧盟领导人将在下周召开会议,以评估希腊所公布的赤字削减计划力度是否足够。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GeorgePapandreou)表示,希腊将在2010年内将12.7%的预算赤字削减4个百分点。另外,帕潘德里欧还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其政府财务赤字削减10%。

  雷恩表示,他将在下个月公布新的举措以加强欧元区内部的预算监管。另外,欧盟统计局将不会被给予对欧元区成员国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的权力,因为这一方案很可能遭到各国政府的强烈反对。雷恩说:“这是我们提议的核心。我们希望所有的监管工作能够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我们在应对希腊危机的问题上有着及时的手段,另外我们还有其他的制度来避免出现另外一次希腊危机。”

  另外在欧盟委员会内部,各位官员普遍认为,德国财政部长施瓦布(WolfgangSchaeuble)将支持加强欧盟内部管理的新举措。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施瓦布将不会参加下周一及周二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关键会议。作为欧洲一体化的积极推动者,施瓦布有着良好的声誉,另外,他也被外界认为此次协调希腊救助措施的关键人物。

  上周,施瓦布呼吁建立欧洲货币基金来支持欧元,而这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另外施瓦布在本周五表示,应该将某些决策错误的国家从欧元区开除,而这更是引发了规模更大的争论。欧盟内部认为,尽管施瓦布及德国总理默克尔对待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的问题十分认真,但是他们也担心默克尔等人是在借助这一提议来平息德国国内的不满情绪。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